[发明专利]缝纫机筒型底板有效
申请号: | 02103571.7 | 申请日: | 2002-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369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8 |
发明(设计)人: | 门胁真次郎;原田誉裕;山本正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5B73/12 | 分类号: | D05B73/1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 机筒 底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纫机的筒形底板(シリンダ—ベツド)。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细长筒状筒形底板缝纫机的现有技术,图5-图7所示那样的构成(第一现有例)已为周知。
在其上面形成了进给齿孔3的针板2以螺钉4固定在底板1上,覆盖了圆筒形状的底板1的前端部上方。针板座5由螺钉6固定在底板1上,覆盖了底板1的前端部下方。后面要讲到的下轴17的轴承7由螺钉8固定在针板座5前端面上。
可自由转动地支承于底板1上的水平进给轴9与缝纫机主轴连动而进行摇动转动。水平进给臂10,其基部固定于水平进给轴9的一端。可自由转动地支承于底板1上的支点轴11,其一端上固定着进给座连杆12的下端。
进给底板13,如图7所示,在其中央部形成着垂直方向的沟14;进给底板13的两端分别由台阶螺钉15、16可自由转动地连结于前述水平进给臂10的上端与前述进给座连杆12的上端。可自由转动地支承于底板1与轴承7上的下轴17与缝纫机主轴连动而进行转动,其一端上固定着偏心凸轮18。
进给基底板19由与进给底板13的沟14动配合的水平断面为T字形的滑动部20、与形成于滑动部20下方并动配合于前述偏心凸轮18外周上的两叉部21构成。该进给基底板19滑动部20,如图7所示,由分别以螺钉22固定于进给底板13侧端面的2个推压板23可沿沟14上下移动地支承着滑动部20。进给齿体24在其上端形成了具有针孔25的进给齿26。而在该进给齿体24下端,如图5所示,进给齿26可从针板2的进给齿孔3出没地由螺钉27固定于进给基底板19的滑动部20侧端面。
下边来简单说明上述第一现有技术作用。
当驱动缝纫机,图中未示出的主轴转动时,如图6所示,水平进给轴9摇动转动,同时下轴17转动。由水平进给轴9的摇动转动,连结于水平进给臂10上端的进给底板13一端在以水平进给轴9为中心的圆弧上摇动;同时,连结于进给座连杆12的进给底板13的另一端在以支点轴11为中心的圆板上摇动,由此,进给底板13在水平方向往复摇动。另外,随着下轴17转动偏心凸轮18转动时,随之进给基底板19的滑动部20沿进给底板13的沟14上下往复运动。由于进给底板13水平方向摇动与进给基底板19的上下方向摇动,进给齿26在针板2的进给齿孔3中进行送布运动。
其次由图8来说明第二现有技术。
设置针板2、并由螺钉4固定于底板1上,该针板2覆盖做成圆筒形状的底板1长度方向大致上方一半。设置盖28,该盖28具有覆盖与针板2相对的底板1下方的半圆筒部29、与覆盖底板1前端面的端面盖部30。
在要去除堆积于底板1内部的灰尘等时,像实线所示那样,将盖28从底板1下方外周部拉开,一旦将底板1内部清扫完后,又像双点划线那样,将盖28的半圆筒部29嵌入底板1,覆盖底板1下方一半左右和前端面。
发明内容
但是在这种第一、第二现有技术中分别有着如下的问题。
即,当由缝纫机长期缝制布时,针贯穿布时布的浆料与线屑等灰尘将落入堆积于进给齿与其下方的进给机构。这些灰尘一进入进给机构的滑动部与连结部,将在滑动部与连结部产生较大的阻力,缝纫机驱动受到阻碍,缝制工作变得困难,滑动部与连结部早早磨损,由于有这样的一些问题,因此必须随时清除堆积于处在底板1内部的进给机构中的灰尘。
在第一现有技术中,为了清除堆积于进给机构部分的灰尘,如图5所示,必须松开取下固定针板座5的2个螺钉6、6,将针板座5向左方拉、连同轴承7一起从底板1取下。
由于在该机构中轴承7固定于针板座5,当再将针板座5安装于底板1时,即使在针板座5有微小错动状态下固定于底板1上,也成为轴承7的轴心相对下轴17的轴心有错动之固定,下轴17的力矩增大,妨碍缝纫机驱动,给缝制造成困难,由于产生这些问题,故必须反复重新进行针板座5的安装,安装时间长,缝制作业效率低。
另外,在图8所示的第二现有技术中,消除了上述第一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但由于为了与覆盖盖28的底板1下方一半左右的半圆筒部29内侧圆弧相一致而必须进行精密加工,底板1的加工成本增高,同时还有着不能安装缝制中使用的配件等问题。
还有,这种筒形底板常使用于缝制鞋等的皮革制品,但在前述第一现有技术中,在向鞋底缝制甲皮的情况下,要将鞋底部分推靠在针板2与针板座5的前端面上,必须缝上接近鞋底缘部分。针孔25离开底板1前端面的位置,由于内藏于底板1内而图中未示出的针筒与针的关系变更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求缩短从进给齿26的针孔25到针板2与针板座5前端面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机株式会社,未经重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35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卡连接器和弹性接触片
- 下一篇:食用肉切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