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源点阵装置和显示器无效
申请号: | 02106677.9 | 申请日: | 200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372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02 |
发明(设计)人: | G·A·凯恩斯;C·R·M·A·达赫斯;M·J·布朗恩罗;海濑泰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2F1/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政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源 点阵 装置 显示器 | ||
发明背景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用作显示器的有源点阵装置。该装置可包括一个动态液晶点阵显示器,该液晶示器由薄膜晶体管(TFT)技术实现,例如,基于非晶硅,或高温或低温聚合硅的技术。这种显示器可适用于电池供电的便携式设备。
相关技术描述
附图1描述一种传统型的有源点阵装置。该有源点阵装置包括一个N行和M列图像元素(象素)如2的有源点阵1。每列象素经各自的数据线(如4所示)连接到数据线驱动器3。数据线驱动器3有一个输入端5,用于接收定时信号,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
每行象素经各自的扫描线,例如6,连接到扫描线驱动器7。扫描线驱动器7由输入端5来的定时信号同步,并按一个重复时序每次激活一条扫描线6。
附图2描述四个已知类型的有源点阵象素。每个象素包括一个TFT(薄膜晶体管)10。其栅极连接至扫描线6,而其源极连接至数据线4。该TFT10的漏极连接至一个象素电极11和存储电容器12的第一连接端。该电容器的第二连接端连接到公共电极线13,同一行象素的所有存储电容器12共享该公共电极线13。所有行的公共电极线13连接至共用直流电压源。
在使用中,象素的TFT10作用像开关,由扫描线6上的信号控制其开关切换。然后,有源点阵的每个象素2按称作为帧频的某一频率更新。一帧图像数据的更新通常是逐行进行的。对于每一行象素,数据线驱动器3接收要显示的一行图像数据,并将M数据线4充电至相应的模拟电压。扫描线驱动器7激活一条扫描线6,以致接通所有连接在该激活扫描线上的晶体管TFT 10。TFT 10将电荷从数据线4迁移至存储电容器12,直到每个电容器上的电压等于数据线上的电压。然后,扫描线驱动器7释放该行的TFT 10。它们的源-漏极通路恢复到高阻状态。
有源点阵寻址可进一步分成两种类型,也就是面采样-保持(panel-sample-and-hold)寻址(也称为每次点(point-at-a-time)寻址)和每次线(line-at-a-time)寻址。在前一种方案中,每激活一条扫描线时,数据线通常是与数据线驱动器3的数据线充电电路隔离的。在后一种方案中,在扫描线激活期间,继续驱动数据线。
当每个TFT10断开时,TFT管的非无穷大阻抗将导致那列中每个存储电容器12和数据线4之间的充电电流或漏电流。这将导致象素电极11上电压产生不希望的变化,随之损害了图像质量。电压的变化幅度取决于漏电流的大小,存储电容器12的电容和象素更新的持续时间,即帧频。
通过修改装置的设计能够减少TFT管的漏电流,这要求改变制造工艺。例如,可以引入轻掺杂的漏极(LDD),该漏极除了减小高漏电场(high drainfields)外,还增加沟道的电阻。可以将每个TFT开关实现为一个双栅极或三栅极装置,有效地在数据线和象素电极间串接入两个或三个开关。这将增加沟道电阻,并降低TFT管“导通”(on)性能。
美国专利申请5517150公布一种如图3中所示的配置。该象素配置不同于附图2所示,另外还提供了一个TFT15,其源-漏极通路连接在TFT10管的漏极和象素电极11之间。并且,另一个电容16连接在公共线13与TFT10和15的连接点之间。
当激活某一特殊象素的扫描线6时。两个晶体管10和15都导通,因此,从数据线4对两个电容器12和16进行充电。当扫描线释放(deactivate)时,两个晶体管都被断开。如上所述,通过晶体管10的电荷泄漏将导致电容器16上的电压变化。然而,晶体管15上的电压下降很小,因此漏电流也很小。所以电容器12上的电压变化很小,因此象素电极11的电压变化也很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66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