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荧光灯无效
申请号: | 02108472.6 | 申请日: | 200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379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13 |
发明(设计)人: | 今村人士;冈田素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J61/30 | 分类号: | H01J61/30;H01J61/42;H01J61/3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剑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灯,通过在芯柱上堆积的电子放射物质等的导电性物质来防止灯寿命后期时继续异常放电。
背景技术
一般地,当长时间用高频来点亮具有热阴极的荧光灯时,灯丝的钨(W)等物质、或在其上涂敷的氧化钡等电子放射物质、以及在灯丝附近的构成内部引线的镍(Ni)等的导入线前端部件会飞溅,这些飞溅物附着在玻壳壁上并产生黑化,并且该飞溅物还附着并堆积在灯丝附近的喇叭形芯柱的前端面上。特别在灯的寿命后期时,在灯丝的电子放射物质飞溅后造成灯的半波放电。如果产生这样的异常放电,那么灯丝物质或内部引线的物质的飞溅剧烈,这些飞溅物质容易附着在灯丝附近的喇叭形芯柱的前端面上。
由于这样的附着物是导电体,所以如果堆积到某种程度,那么存在形成导电路径的可能性。即,如果在喇叭形芯柱的前端面上堆积电极飞溅物质等,那么该飞溅物质分别接触相互隔离附着的一对内部引线(导入线),在一对内部引线间通过上述飞溅物质会形成导电路径。因此,一对内部引线通过在喇叭形芯柱的前端面上形成的上述电子放射物质的堆积物的导电路径而相互导通。
一般地,在寿命后期时如果灯丝断线,那么荧光灯的启动装置停止振荡,但在如上述那样通过飞溅物质产生的堆积物的导电路径使一对内部引线间导通(短路)的情况下,即使灯丝断线,仍有使启动装置继续工作的危险。例如,荧光灯的启动装置在将灯丝预热电路并联连接荧光灯的预热电容器的所谓电容预热方式的逆变器的情况下,如果灯丝断线,那么预热电容器因启动电路被切断而停止振荡。但是,在一对内部引线间通过电子放射物质的堆积物而形成导电路径的情况下,即使灯丝断线,但由于电流在导电路径中流动,所以预热电容器维持与启动装置连接的状态,启动装置继续振荡。这种情况下,由于荧光灯的断线的一个灯丝不用作热阴极,所以重复进行所谓的半波放电,继续进行异常放电产生的启动。通过这种异常放电使导电路径发热,使喇叭形芯柱热破损,并且存在导电路径中流动过大的电流,产生大的电力损失的不良情况。
一般地,在电子放射物质从灯丝的飞溅完全枯竭的情况下,灯不启动,但在逆变器启动的情况下,由于二次电压高,所以即使电子放射物质完全飞溅枯竭,仍然继续进行半波放电,在这样的情况下,电流在上述一对内部引线间形成的堆积物的导电路径中流动,使该导电路径发热,使喇叭形芯柱破损,并且流动过大的电流而产生大的电力损失。
因此,以往提出了防止因这种电子放射物质而造成一对内部引线间的短路的技术。作为其一例,例如有(日本)特开平11-120960号公报中披露的荧光灯(以下称为‘现有技术1’)或特开平2000-311654号公报中披露的荧光灯(以下称为‘现有技术2’)。这些现有技术1、2通过在一对引线间的喇叭形芯柱上简单地设置突起来增长一对引线间的导电路径,从而防止一对引线间的短路。
但是,在这样的现有技术1、2中,存在防止一对引线间的短路效果不高的课题。
即,一般地,荧光灯内的封入气压为几百Pa,在该压力状态下,在灯寿命后期前飞溅的灯丝物质和引线的电子放射物质不是从灯丝简单地放射状地蒸发,而是成为一种紊流状态进行飞溅蒸发,一部分相对于上述芯柱上的突起因电子放射物质回转而附着堆积在芯柱上。因此,该电子放射物质在一对引线间的芯柱上连续地形成,容易形成导电路径。特别是在逆变器启动的情况下,存在由于二次电压高,所以在一对引线间容易产生短路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了这种情况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荧光灯,可以阻止在一对导入线(引线)间的芯柱上连续附着堆积电子放射物质,抑制伴随一对导入线间的短路等的持续异常放电。
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荧光灯,其特征在于,该荧光灯包括:透光性放电容器;透光性放电容器的内表面侧上形成的荧光层;封入透光性放电容器内的放电介质;为在透光性放电容器的内部产生放电而配置的一对灯丝电极;支撑该电极的两端部的一对导入线;支撑一对导入线的芯柱;以及一对玻璃部件,固定在所述一对导入线的各个导入线上,其从一个导入线向另一个导入线侧突出并且相互不重合。
方案2的发明是一种荧光灯,其特征在于,该荧光灯包括:透光性放电容器;透光性放电容器的内表面侧上形成的荧光层;封入透光性放电容器内的放电介质;为在透光性放电容器的内部产生放电而配置的一对灯丝电极;支撑该电极的两端部的一对导入线;支撑一对导入线的芯柱;以及一对玻璃部件,固定在所述一对导入线的各个导入线上,沿与所述灯丝电极的纵向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突出,突出的自由前端部之间沿导入线的纵向方向形成所需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未经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84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