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辉放电渗镀金属碳氮化合物的装置及工艺无效
申请号: | 02110189.2 | 申请日: | 2002-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390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15 |
发明(设计)人: | 徐重;潘俊德;高原;田林海;窦瑞芬;陈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8/36 | 分类号: | C23C8/36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庞建英 |
地址: | 030003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电 镀金 氮化 装置 工艺 | ||
1.一种双辉放电渗镀金属碳氮化合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在真空容器(1)内,设置金属源极(4),反应气源盒阳极(5),欲渗镀的工件(3),同时配有抽气系统(8)及供气系统,其供气系统是由供气源(2)、反应气源盒阳极(5)组成,欲渗镀工件(3)位于真空室(1)的下方,金属源极(4)置于欲渗镀工件(3)上方,反应气源盒阳极(5)位于真空室(1)的上部,在反应气源盒阳极(5)与欲渗镀工件(3)之间连接一可调0~1200V直流电源(7),在反应气源盒阳极(5)和金属源极(4)之间连接一个可调0~1500V直流电源(6),金属源极(4)的形状可为各种不同形状,金属源极(4)与欲渗镀工件(3)之间的距离为10~30mm,欲渗镀的工件(3)为金属材料、合金、陶瓷等非金属材料。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辉放电渗镀金属碳氮化合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源极(4)为格栅状,亦可是刷子状、蜂窝状,其格栅之间的距离为15~30mm,高度为30~50mm,金属源极(4)是由可以形成碳、氮化合物的金属和合金板制成,如W、Mo、Ti、Cr、Ta、Zr、Nb、Ni等金属及其合金,反应气源盒阳极(5)是由带有小孔并能喷射出气体的扁平状钢板制成。
3.采用上述装置进行双辉放电渗镀金属碳氮化合物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首先把真空室(1)由机械泵(8)抽到极限真空度高于1Pa后,再由供气系统按比例供给氩气、氮气、碳氢气体的混合气,分压为20~100Pa,在反应气源盒阳极(5)和金属源极(4)之间加入可调直流电源(6),电压为800~1200V;在反应气源盒阳极(5)和欲渗镀工件(3)之间加入可调直流电源(7),电压为400~800V使其产生双层辉光放电,利用格栅状金属源极内的等电位空芯阴极效应和欲渗镀工件(3)之间的不等电位空芯阴极效应,使欲渗镀工件(3)升到800~1000℃,并把格栅状源极中溅射出的金属原子、离子,离解后的碳氮原子、离子,在工件负偏压作用下快速到达工件表面,在金属工件表面形成渗镀层。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辉放电渗镀金属碳氮化合物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渗镀金属碳化物时通入的氩气、碳氢气体的混合气体的比例为2∶8、5∶5、3∶7,分压为20~100Pa,渗镀金属氮化物时通入比例为2∶8、5∶5、3∶7的氩气和氮气的混合气,分压为20~100Pa,渗镀金属碳氮化合物时通入一定比例的Ar气、碳氢气体和氮气的混合气。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辉放电渗镀金属碳氮化合物工艺,其特征在于,欲渗镀工件(3)的温度为800~1000℃;金属源极(4)电压为800~1200V,欲渗镀工件(3)的电压为400~800V,工作气压为20~100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1018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辉放电无氢渗碳共渗装置及工艺
- 下一篇:智能视力检测仪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