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污水生物脱氮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2110663.0 | 申请日: | 200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363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14 |
发明(设计)人: | 郑平;胡宝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2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污水 生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污水生物脱氮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各种“菜蓝子工程”的实施,含氮有机物的排放量急剧增加。二级生物处理的陆续上马,对有机物污染起到了很好的遏制作用。但是,二级生物处理出水的含氮量较高,依然是一个严重的环境污染源。氮素污染的危害极大。氨进入水体,不但能诱发“富营养化”,造成水生生态系统的紊乱,而且还能①消耗溶解氧,造成水体缺氧;②影响鱼锶的氧传递,使鱼类致死;③与氯气作用生成氯胺,影响氯化消毒处理。氨转化成硝酸盐后,尽管消耗水体溶解氧的能力不再存在,但仍然能引起“富营养化”,污染饮用水的硝酸盐还可能导致婴儿的高铁血红蛋白症,硝酸盐进一步转化为亚硝胺,则具有“三致”作用,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经济有效地控制氮素污染已成为当前的重大环保课题。
传统生物脱氮通常采用硝化-反硝化工艺,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污水生物脱氮方法。
该法适宜处理氨氮浓度为30~1500mg/L的污水;处理过程中将含氨污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直接进入厌氧氨氧化装置用作厌氧氨氧化的电子供体,另一部分进入生物硝化装置,使氨氧化成硝酸盐,再进入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用作厌氧氨氧化的电子受体,直接进入厌氧氨氧化装置与进入生物硝化装置的含氨污水的体积比或重量比为1∶0.8~1∶1.5;生物硝化装置的操作条件为:温度20~35℃,pH7.0~8.5,水力停留时间5~15小时;厌氧氨氧化装置的操作条件为:温度20~35℃,pH7.0~8.5,水力停留时间8~18小时,氨氮浓度与亚硝氮浓度之比为1∶1.1~1∶1.5或氨氮浓度与硝氮浓度之比为1∶0.8~1∶1.2。新型生物脱氮方法涉及的生物反应为:
新型污水生物脱氮即以厌氧氨氧化细菌取代了反硝化细菌。由亚硝化细菌和厌氧氨氧化细菌进行生物脱氮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氨直接用作反硝化反应的电子供体,可免去外源电子供体(如甲醇),既可节约运行费用,也可防止二次污染。
(2)由于氧得到有效利用,供氧能耗下降。在硝化反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106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