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载铜海泡石、坡缕石固态与悬浮液态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2110937.0 | 申请日: | 200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366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04 |
发明(设计)人: | 叶瑛;夏枚生;周玉航;沈忠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59/20 | 分类号: | A01N59/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泡石 坡缕石 固态 悬浮 液态 杀菌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铜海泡石、坡缕石固态与悬浮液态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铜基杀菌剂、杀真菌剂在农业、养殖业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和有机合成杀菌剂、杀真菌剂相比,铜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安全性高、抗菌范围广、有效期长等优点,如硫酸铜、氢氧化铜等。但在应用上,直接使用含铜化合物需耗费大量的铜,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过量的铜可在土壤中残留,会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客观上需要一种新的铜基杀菌剂/杀真菌剂的的制备方法。与传统产品相比,这类制剂的生物活性、作用持久性均应有明显的改进,而且应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制剂中的铜含量应明显低于传统产品,以利于环境保护。本发明就是针对这一客观需求而研制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载铜海泡石、坡缕石固态与悬浮液态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杀菌剂是一种含可交换铜离子的海泡石、坡缕石,按重量百分比计,铜元素在海泡石、坡缕石中的含量为0.5~6.5%。
制备方法的步骤如下:
1)经分离提纯的天然海泡石、坡缕石,加水调制成浓度8-12%的矿浆;
2)缓缓加入工业盐酸或工业硫酸,并不停搅拌,使矿浆的pH值稳定在2.0-3.0,继续搅拌约3-5小时;
3)离心或过滤脱水后,水清洗2-3次;
4)加入含铜量相当于矿石重量2-10%的铜盐,或它的含水结晶盐,加水重新制成浓度约10%的矿浆,搅拌均匀后离子交换反应时间不少于十小时,期间不时搅拌;
5)离心或过滤脱水后,清洗1-2次,并重新脱水;
6)步骤5)所得物自然凉晒干燥,或在低于90℃温度下烘干,研磨至小于300目,得到含水量小于10%的粉体,待用;
或者:步骤5)所得物加入不超过5%的分散剂,加水搅拌,制成10-30%的矿浆,用喷雾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喷雾干燥器进风温度应控制在120~250℃范围,出料口温度不超过90℃,得到含水量小于10%的粉体,待用;
或者:步骤5)所得物加入不超过5%的分散剂,加水搅拌,制成悬浮液待用。
所说的海泡石和坡缕石均为具有层链状结构的镁硅酸盐矿物,它们在自然界的产出形态为粘土、泥岩、页岩或较疏松的块状矿石。
所说的铜盐为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
所说的分散剂为三磷酸钠,焦磷酸四钠,木素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优点是:
1)利用天然海泡石、坡缕石的阳离子交换能力搭载铜离子,生产成本低;
2)杀菌剂、杀真菌剂中铜元素含量低,降低了环境残留量;
3)海泡石、坡缕石的缓释能力使产品杀菌、杀真菌效力持久;
4)使用安全,适用范围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使用的原料是经分离提纯的天然海泡石、坡缕石,其中坡缕石有时又被称为凹凸棒石。海泡石、坡缕石的提纯技术是众所周知的,它包括粉碎、打浆制成悬浮液、分级收集约小于2-5μ的颗粒等步骤。这种高度提纯的海泡石、坡缕石是浅绿色、浅黄色具层链状结晶结构的粘土矿物。分离提纯过程可选用常规矿山设备。
对海泡石、坡缕石进行酸处理,一方面可以除去原料中所含的碳酸盐杂质;另一方面,这两种矿物在强酸性介质中,倾向于失去层间阳离子,使矿物晶格被活化,即层间位置向外来阳离子处于开放状态。注意,使用过的酸液在排放前需经过中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载铜反应本质上是溶液中的铜离子对海泡石、坡缕石晶格中的层间阳离子进行交代的离子置换反应,使用的铜盐为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铜盐使用量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一般而言,铜盐中铜元素含量不低于海泡石、坡缕石干重量的2.5%为宜。
在本发明的制作过程中,有关步骤添加的水量要求不是很严格,在搅拌、混合及喷雾干燥等设备能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用水,以降低生产成本。搅拌和混合可选用常规设备,混合的时限以能够形成明显均匀的浆料为宜。
适用于本发明的分散剂要求不是很严格。推荐使用的分散剂是三磷酸钠,焦磷酸四钠和木素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加入分散剂的目的,是降低浆料的粘度,使高浓度浆料的喷雾干燥成为可能,从而降低干燥能耗;此外,分散剂能增加悬浮液的稳定性,延缓其沉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109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硼镁铁矿选矿的新方法
- 下一篇:一种颈椎保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