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用电信号码综合分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02112630.5 | 申请日: | 2002-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365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1 |
发明(设计)人: | 潘前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前鸿 |
主分类号: | H04M3/00 | 分类号: | H04M3/00;H04M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6 江苏省苏州市五卅路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 电信 号码 综合 分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用电信号码的分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通信号码进行局向分理通常是通过汇接局,对有直达电路的端局之间也可由端局直接分理。但是无论是汇接局还是端局,其分理的依据都是用户所拨的号码,对用户没有拨的号码则根本不考虑分理。由于现有设备上的这一限定,导致用户所拨的号码必须把不同运营商开办的不同业务的局向标志号也一并包括进去,否则就无法分理局向。这一传统做法带来如下诸多不便:
1、增加了用户拨号操作的工作量(位长增多);
2、增加了特种冠码资源的耗用量,如“135~139”,“130~133”等;
3、增加了用户转网必须改号的麻烦;
4、加剧了国家号码资源分配的紧张情况,只能将号码资源按不同的运营商和不同的业务作圈地式的划分,而且无法预知各运营商今后的市场占有情况及该给他们事先多少号码资源;
5、为了解决号码资源不足的困难,移动通信采用扩码至11位的办法,这样虽然增加了号码容量,但同时也使地址码(H0~H3)变得更多(104)、更复杂;
6、同样为了解决资源问题,固定电话的某些地市(如杭、甬、温)尝试3+8的升位方式。这不但增加了用户拨号的位长,同时由于受到国际电联ITU原先规定的任一国家其国内号长不得超过10位的影响,现在国际电联虽然允许位长突破10位,但并未规定必须突破10位。因而世界上仍有一些国家的交换机仍继续保留接收10位号长的现状。杭、甬、温为了接通这些国家的来话,不得不对国际来话继续保留7/8位并存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户所拨的“2+8”号码,横向对各个运营商、各类通信业务都通用,纵向对用户来说可以一辈子都不变(除非他作跨地市调动)的通用电信号码综合分理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通用电信号码综合分理系统,它包括有地市级汇接局、各移动交换局及其移动基站、各固定交换母局,地市级汇接局为一局向号处理系统,它的上级输入输出端通过光缆与处理长途区号的省级汇接局相连,它的下级输入输出端分别与各移动交换局及各固定交换母局的上级输入输出端相连,移动交换局为一分理手机号码与手机电子串码及即时位置对应关系的处理系统,固定交换母局为一分理所属用户电话号码与设备号对应关系的处理系统,各移动交换局的下级输入输出端通过光缆或微波与所属的移动基站相连,移动基站为一收发特定频率无线信号的处理系统,它用于与本无线覆盖区范围内的手机进行空中连接,各固定交换母局的下级输入输出端通过电话线与所属电话用户座机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地市级汇接局处增设一用于处理各转网、移机等用户变换信息的隐性码综合分理局,该隐性码综合分理局的输入输出端通过光缆与本地市范围内各移动交换局及各固定交换母局的另一上级输入输出端相连。
本发明鉴于传统电信号码分理系统的诸多不便,首次提出对不包含在用户所拨号码中的有关代表某运营商某业务的局向标志号(称之为隐性码),也设置一套专门的设施——隐性码综合分理系统来进行处理,将它与现有的电信号码综合分理系统有机地组成一体。本发明系统具有下列优点:
1、减少了用户拨号操作的工作量(位长减少);
2、节省了特种冠码资源;
3、方便了用户转网,转网、移机可以不改号;
4、使国家的号码资源变为海量,号码的分配不再是面向运营商的圈地式划分方式,而是面向用户的终身制拥有方式;
5、对地址码实行全国统一的和唯一的方式,使各运营商(尤其是移动通信运营商)大大简化局数据的处理;
6、实现了2+8的升位方式,使全国各省的人均占有号码资源达到3个以上,且与国际上传统的10位号长相配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系统的结构框图(为简化起见,图中均省略了网关局)。
图2是本发明系统中隐性码综合分理局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系统的来话受理程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前鸿,未经潘前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126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信费用银行卡支付系统
- 下一篇:组合拉筋建筑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