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藻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02113091.4 | 申请日: | 200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385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灿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灿坤 |
主分类号: | A23L1/337 | 分类号: | A23L1/337;A23L3/40 |
代理公司: | 福州展晖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天凯 |
地址: | 3503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藻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藻类,特别涉及一种绿藻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经现有技术生产出来的绿藻产品水分含量高,腥味重、色泽差,食用的口感不好,保质期短,绿藻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无法得到.很好的保留及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口感好、腥味淡、色泽鲜艳、保存期长的绿藻加工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可经如下方案来现实。
绿藻加工工艺,其要点在于,具有如下依次进行的步骤:
1、提供一种绿藻作为原料,
2、将原料粗清洗、切碎,
3、将切碎后的原料在pH值为7~7.5的水中清洗,
4、将清洗后的藻体脱水处理,
5、干燥藻体,
6、冷却并去除残余的杂质后备用。
为了保持绿藻的原有绿色(显色成份叶绿素),以保证产品的外观品质,需要在工艺进行过程中进行护色。正常情况下绿色植物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进行化学反应失去镁,从而令原有鲜绿色转变成暗绿色,色泽差,因而本发明在碱性条件下清洗藻体,将水溶液的pH值调节为7~7.5,呈弱碱性,可以防止叶绿素失去分子中的镁,因此具有很好的去除腥味及护绿的效果。
绿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价值,其主要营养素绿藻精是绿藻的珍贵成分,被称为“绿藻成长促进因子”,能促进新陈代谢,健全生理功能,帮助人体更有效的利用营养素,有抗衰老、防幅射等功能。绿藻含有丰富的绿藻精、叶绿素、蛋白质、多糖以及碘、钙、铁、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B1、B2、C等。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干燥藻体分第一次干燥和第二次干燥,第一次干燥与第二次干燥采用不同的温度。
常规技术中的干燥一般都为一次干燥,但经一次干燥后的产品色泽差,而本发明采用二次干燥:第一次干燥和第二次干燥,第一次干燥与第二次干燥采用不同的温度,这样,通过第一次干燥与第二次干燥所产生温差可以达到理想的除腥护绿的效果。
第二次干燥可以紧接着第一次干燥,也可以与第一次干燥存在间隔。
第二次干燥的温度高于第一次干燥的温度。
且它们之间的温差为15℃~45℃。
经检测结果表明,海苔生干品叶绿素含量为0.67%,而熟干品的叶绿素含量为1.65%,熟干品中叶绿素的含量明显高很多。现有技术中常用漂烫来对熟的绿色食物进行护色,这种护色工艺虽然能进行较好的护色,却令产品流失了很多营养物质。本发明采用第二次干燥温度比第一次干燥的温度高来保持叶绿素的含量,提高叶绿素的稳定性,其护色效果与热烫的效果是一样,并且成品的香味增强了,在储存过程中与生干品效果一样。
第二次干燥温度比第一次干燥的温度高不仅可以对产品进行护色,同时还有一意外收获:可有效去除藻体原有的腥味,且被称为“绿藻成长促进因子”的绿藻精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持,用这种工艺生产出来的浒苔熟干品的绿藻精含量高达12.5%,生干品的绿藻精含量达9.2%,而现有技术中生产出来的绿藻精含量仅比5%多一些,可见本发明较之现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同时,因为第二次干燥温度比第一次干燥的温度高,使得绿藻的水分得到充分的蒸发,从而令绿藻在成品后水分可以控制在小于等于9%的范围,一般可保存15个月以上。
本发明所述的采用二次干燥及第二次干燥温度比第一次干燥的温度高这些工艺条件可以适应绿藻的所有种类的加工,同时业内人员通过所学专业知识可以对本发明所述的绿藻的干燥温度及干燥时间进行准确的设定。
本发明中将切碎后的原料在pH值为7~7.5的水中清洗的步骤可以具体为:
1、在容器中加入水及原料,
2、用搅拌器搅拌,
3、并保持水溶液中pH值为7~7.5,
4、排出容器底部杂质后滤出藻体。
绿藻中的绿色来自于叶绿素,而叶绿素很不稳定,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分子中的镁可被氢原子所取代,生成暗绿色至绿褐色的脱镁叶绿素,色泽将起很大变化,本发明人通过不断试验,找到了一个可以非常好地保持叶绿素的加工工艺:使绿藻在pH值为7~7.5的稀碱液进行漂洗,使叶绿素水解为颜色仍然为鲜绿色的叶绿酸(盐)、叶绿醇及甲醇,而叶绿酸盐为水溶性的,比较稳定,因而护绿效果极佳;同时,这种加工工艺还出乎意料地可以令绿藻去除原有腥味。
本发明清洗所用的水或为海水,或淡水。
本发明所述的绿藻或为石莼,或为浒苔,或为孔石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灿坤,未经陈灿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130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