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牙齿防龋及脱敏的化学涂料无效
申请号: | 02114457.5 | 申请日: | 2002-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370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吉华 |
主分类号: | A61K6/08 | 分类号: | A61K6/0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牙齿 防龋 化学 涂料 | ||
一、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医学领域的牙齿龋病预防及牙本质过敏治疗技术,进一步涉及一种牙齿防龋及脱敏的化学涂料。
二、背景技术:
1)牙齿龋病防治
龋病(俗称虫牙或蛀牙)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是许多其它口腔疾病的诱因和主要原因;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口腔最主要的疾病。龋病的防治一直是口腔医学工作者长期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十分有效的防治办法。龋病的预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饮用氟化物处理的氟化水或口腔局部应用含氟漱口液、氟化牙膏等,这种办法可称为氟化物防龋技术;第二种办法是应用高分子化合物封闭牙齿表面的一些裂沟或微小缝隙,堵塞龋病发生的通路,抑制龋病的发生。其它技术包括龋病疫苗等现在尚未见成功报道,临床亦未有应用。
在龋病的防治技术中,应用含氟化合物包括使用氟化水存在着两个主要缺陷,一是其效果仍有待检验,二是饮用氟化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制约,所遇到的阻力不仅来自于普通人群(涉及集体水源的氟化),也来自于口腔医学专家内部,因为人们对其效果及其副作用仍存很大忧虑。而应用高分子材料进行牙齿结构微沟的封闭效果是肯定的,在临床上也是广为使用的技术,但主要问题是患者必须亲自到牙科医院由专业人士进行处置方可达到效果,因此,其受益人群和对象受到了极大限制,这与龋病的实际发生状况尚有巨大差距。2)牙本质过敏的治疗:
牙本质过敏是指牙齿磨耗等原因造成的牙釉质磨损从而暴露出牙本质结构和牙本质小管口外端。在受到外来刺激如:酸、甜、冷、热等环境时,导致牙本质小管液体的流动,刺激髓腔的牙神经末稍,引起牙齿十分难忍的激惹症状。牙本质过敏的发生率也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成年人,更易患此疾病。牙本质过敏的治疗也是长期困扰口腔医生的疾病之一,现在治疗技术包括硝酸银烧灼、激光烧灼及高分子牙本质粘结材料的应用等,而效果最为理想的还属应用高分子粘结材料封堵牙本质小管口技术。
牙本质过敏的治疗同龋病的防治一样,上述所有技术和方法都必须由专业人士进行精心处置方可达到疗效。
三、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部分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出一种有效的,可由普通人群在家族内即可完成的、用于牙齿脱敏及防龋的化学涂料。如同治疗感冒,只给从药店或购买用于龋病预防和牙本质过敏治疗的试剂,自行在牙表面涂摸即可达到有效的预防龋病和治疗牙本质过敏的目的。该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将龋病预防和牙本质过敏的治疗由专业化转化为家庭化和简易化,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受益人群对象,有可能实现龋病预防的普及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将龋病的预防和牙本质过敏治疗两项内容归结为同一种技术进行处理,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
1)制备含酸性单体的牙齿表面自动处理剂
含酸性单体的牙齿表面自动处理剂按以下配方制作:
Phenyl-P 重量比:10%~40%
HEMA 重量比:40%~60%
甲基丙烯酸 重量比:5%~10%
水 其余
上述试剂按比例混合即可;
使用时,将牙齿表面擦干,然后用棉签涂擦含酸性单体的牙齿表面自动处理剂20s,或用喷雾的方式喷涂在牙齿表面。
2)自凝封闭涂料(胶体)的制备
经上步酸性单性处理过的牙齿表面已为胶体附着在牙釉质和牙本质表面,封闭牙牙釉质裂沟和牙本质小管口奠定了基础,此步再将可自动凝固的双组份高分子胶体材料涂于牙质表面即可达到目的。
可自动凝固的双组份高分子胶体材料按以下配方制作:
A组分:Phenyl-P,HEM,bis-GMA,SiO2,BPO按常规制作;
B组分:Phenyl-P,HEMA,bis-GMA,SiO2,DHET按常规制作;
使用前在口外将A、B组分按比例调和均匀后涂于牙质表面,该胶体可渗入牙釉质表面裂沟和牙本质小管口,封闭堵塞裂沟和小管。经1分钟左右时间即可凝固,并永久附着在牙齿表面,从而达到预防龋病和治疗牙齿过敏的目的。
该试剂无须专业人士使用就可起到现有普通酸蚀剂处理牙釉质和牙本质表面的效果,同时,该试剂可渗入牙质深层还可与表层封闭胶体联合,从而为下一步胶体牢固的附着到牙齿表面奠定基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吉华,未经陈吉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144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性牡蛎壳粉的生产方法及用途
- 下一篇:一种治疗烧伤的润肤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