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号识别器、信号识别方法及使用该信号识别器的传输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2118313.9 申请日: 2002-03-06
公开(公告)号: CN1375980A 公开(公告)日: 2002-10-23
发明(设计)人: 杉野幸正 申请(专利权)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H04M11/00 分类号: H04M11/00;G10L15/00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罗朋,叶恺东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信号 识别 方法 使用 传输 装置
【说明书】:

发明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电话线传输的信号的种类识别为声音信号和声音带域数据信号的信号识别器、和信号识别方法以及使用该信号识别器的传输装置。

已有技术

作为采用信号识别器传输声音频带内信号的装置,例如特开平9-312705号公报公开的数字线路多路复用装置(Digital Circuit Multiplication Equipment,以下简称DCME)。

图15是表示该DCME结构的一例的结构图,以特开平9-312705号公报所示的已有的DCME结构图为基础,表示出后面进行实施例说明所需的构成要素。

图中,S20是到DCME的M信道的输入信号、6是对M信道的输入信号S20的每一个判断是有声状态还是无声状态并输出判定结果的有声检测单元、1是信号识别单元、2是对于M信道的输入信号S20的每一个判断是声音信号还是声音带域数据信号并将其判断结果输出的声音/数据识别单元、23是基于有声检测结果和信号识别结果控制后述的编码部21、帧生成单元22或向相对侧装置(图中未示出。具有与图15所示的装置相同结构的装置。)输出控制信号S23的发送控制部。

编码部21在其内部具有m个编码器,根据发送控制部23的指示将M信道的输入信号S20内m信道的信号高效率编码。帧生成单元22根据发送控制部23的指示将m信道的编码的信号分配给规定的DCME帧内的位,将该生成的DCME帧向相对装置侧输出。3是对输入信号S20判定有无2100Hz音调并将该判定结果输出的2100Hz检测单元,4是对输入信号S20判定有无2400Hz音调并将该判定结果输出的2400Hz检测单元。通过该有声检测单元6、声音/数据识别单元2、发送控制部23、编码部21、帧生成单元22、2100Hz检测单元3和2400Hz检测单元4,实现DCME的发送单元20的功能。

31是基于从相对装置侧接收的控制信息S31控制后述的解码部33、帧分解部32的接收控制部。帧分解部32根据接收控制部31的指示将从相对装置侧接收的DCME帧S32分解为编码的信号,将其输出到解码部33。解码部33在其内部具有m个解码器,根据接收控制部31的指示将m个信道的编码的信号解码。通过该接收控制部31、帧分解部32和解码部33,实现DCME的接收单元30的功能。

接着,说明如图15所示的DCME发送单元20的动作。

电话通话这样的会话声音内容中,已知听对方的话、沉默的无声时间为全部通话时间的30~40%左右,将M信道的输入信号S20内有声信道的信号混合在m信道(m是小于M的值)的线路中传输,这样可使传输效率提高。DCME中,有声检测单元6对M信道的各输入信号S20判定是有声还是无声,将该判定结果送到发送控制部23,发送控制部23基于该判定结果使M信道的输入信号S20内判定为有声的信道优先,分配给编码部21内的m(m是小于M的值)个编码器,对这样的编码器21通知与输入信道和编码器的分配有关的控制信息。

编码部21高效率地编码分配给该m个编码器的输入信号,输出编码后的信号。该编码部21使用的编码算法,例如有ITU-T建议G.726规定的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aptive 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下面叫作ADPCM)方式,该ADPCM方式中,将传输速度是64kbit/s的输入信号以40kbit/s、32kbit/s、24kbit/s、16kbit/s之一的传输速度压缩编码。

编码部21中,使用该ADPCM方式时,选择哪个编码速度由输入信号是声音信号还是声音带域数据信号决定。即,输入信号是声音信号时,在保证通话中没有障碍的音质的范围内将编码速度抑制到很低可更有效地利用线路,因此此时的编码速度在32kbit/s以下。另一方面,在输入信号是声音带域数据信号时,为不产生传输错误,需要使编码速度为更高的40kbit/s。这样,为适当确定编码部21的编码速度,需要判断输入信号为声音信号还是声音带域数据信号的声音/数据识别单元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183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