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孔版印刷用乳化油墨有效
申请号: | 02119147.6 | 申请日: | 200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384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1 |
发明(设计)人: | 鱼住俊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D11/02 | 分类号: | C09D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熊志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 乳化 油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乳化油墨,具体地涉及孔版印刷用乳化油墨。
背景技术
孔版印刷中,版的制作容易而正被利用于范围广泛的领域。该孔版印刷后的油墨的干燥,通常通过油墨往印刷用纸中的渗透和乳化液中的水分的蒸发来进行。为了确保油墨的定形性和干燥性,提出的方案有使用了固体树脂的乳化油墨(日本国特许申请,特开昭61-255967号,申请日1985年5月10日;特开平11-310740号,申请日1998年4月27日),以及在水相中使用了水中油型树脂的乳化液等的乳化油墨(日本国特许申请,特开平6-220382号,申请日1993年1月28日)。
但是,在这些现有技术中,油墨的特性因所添加的树脂易于受到温度的影响。另外,在水相中使用了水中油型树脂乳化液的系统中,由于界面活性剂的影响未形成完整的被膜。再有,由于发生版的孔眼堵塞,在放置稳定性方面操作非常困难。
另外,即使通过使乳化液中的油相的粘度降低来加速油墨往被印刷介质中的渗透,水相的渗透速度和蒸发速度制约了干燥的速度,使油墨的干燥较慢。
因此,至今人们期盼着渗透性和干燥性高,操作性优良的孔版印刷用乳化油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燥时间(固化时间)短,使印刷物的操作性提高的孔版印刷用乳化油墨,它是通过降低水相的表面张力,提高油墨往被印刷介质中的渗透性的同时,通过提高油墨的水相的挥发性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形式是由油相和水相组成的油中水滴型孔版印刷用乳化油墨,是水相在23℃的表面张力为35-55mN/m的孔版印刷用乳化油墨。
水相最好含5-50重量%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一元醇类。一元醇类最好由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叔-丁醇组成的物质组中选择。
乳化液最好由油相10-70重量%和水相90-30重量%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孔版印刷用乳化油墨是油相和水相组成的油中水滴(W/O)型。通常,油中水滴(W/O)型乳化油墨可以通过一边将水相(W)成分慢慢地添加到含有乳化剂的油相(O)成分中一边搅拌使其乳化,以使水相以微小的水滴状分散到油相中来制造。
根据需要可以在上述水相(W)成分中含有润湿剂,水溶性树脂,电解质,防霉剂,抗氧化剂,防水蒸发剂等水溶性添加剂。另外,在上述油相(O)成分中,根据需要可以含有溶剂、着色剂,乳化剂等。再有,本发明中所述的水相成分虽然是指包含了根据需要添加的如上所述的水溶性添加剂的水相全部成分,但存在于油相和水相的界面的乳化剂不作为水相成分。
本发明中,水相(W)的表面张力(但是,此为23℃的值。以下同)为35--55mN/m,最好是40--50mN/m。若水相的表面张力比55mN/m高,由于水相的渗透速度慢,其倾向是干燥也慢。水相的表面张力若低于35mN/m,由于水相的渗透速度快,则在印刷物中产生洇迹,还有使其乳化稳定性降低的倾向。
作为使本发明的孔版印刷用乳化油墨的水相的表面张力降低的成分可列举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一元醇。
可以添加适量的降低表面张力的成分,从而使水相(W)的表面张力在35--55mN/m范围内。一元醇的添加总量最好相对于水相总量在5-50重量%范围内,更好的是在5-30重量%范围内。
具体的,在使用一级一元醇时,最好使用对水的溶解度高的甲醇,乙醇,1-丙醇。这些一级醇本身在室温的表面张力在24.5mN/m以下,适用于将水相的表面张力降低。当分别单独使用时,最好相对于水相总量,若为甲醇添加10-50重量%,若为乙醇添加5-30重量%,若为1-丙醇添加5-20重%。这些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由于一元醇的添加总量过少使水相的表面张力超过55mN/m时,如特开2000-17214号公报所述,一元醇具有防止蒸发和防止冻结的效果。但是,对于这样的表面张力,其倾向是油墨的干燥性,尤其是油墨的水组分对纸的渗透性不充分。相反,一元醇的添加总量过多,水相的表面张力不足35mN/m时,其倾向是使油墨的保存稳定性降低。
在使用二级,三级的一元醇时同一级的一元醇同样地可以作为水相的表面张力降低剂使用。作为二级、三级一元醇的例了,可以列举2-丙醇及叔-丁醇。将这些单独使用时,若相对于水相总量添加5-20重量%,可以达到同一级一元醇相同的降低表面张力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191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