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驻极体话筒无效
申请号: | 02120028.9 | 申请日: | 200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385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8 |
发明(设计)人: | 田边阳久;高山虎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西铁城电子;株式会社音响技术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4R19/01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昭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驻极体 话筒 | ||
发明背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器话筒,尤其涉及用于手提电话、摄影机等的一种驻极体话筒。
传统的驻极体话筒包括话筒部分和存放该话筒部分的壳体部分。除了基底由塑料制成以外,该话筒部分由金属构成,壳体部分也主要由金属构成。但是,这种金属构造在处理和装配的精确性方面有缺陷。所以,很难制造出一种既尺寸小,又性能高的驻极体话筒。
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2000-50393揭示了一种主要由陶瓷构成的驻极体话筒。
图4是示出驻极体话筒的截面视图。驻极体话筒包括一个话筒部分100和一个壳体部分200。
壳体部分200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一个基底210、第一框架220、第二框架230、第三框架240、第四框架250,以及盖子260。这些框架和盖子堆叠在基底210上并相互粘附。第一框架220、第二框架230和第三框架240由陶瓷制成,而第四框架由金属制成。
如图5所示,框架220、230、240和250都具有正方形的形状。在基底210和第一至第三框架220-240上,由传导薄膜提供连接电极210b、220b、230b和240b,这些电极相互接触。这些框架的外部尺寸相同,但第三框架240的内部尺寸大于第一框架220和第二框架230的内部尺寸,第四框架250的内部尺寸大于第三框架240的内部尺寸。这样,第一台肩230a和第二台肩240a在第二框架230和第三框架240上形成。
参考图4,话筒部分100包括由金属制成并被固定到第一台肩230a的一个后部电极110、形成在后部电极110上的驻极体层120、被安装在第三个框架240上的一个薄膜电极140(插入下部垫片150),以及在薄膜电极140与盖子260之间的一个上部垫片160。
薄膜电极140和后部电极110构成电容器。薄膜电极140因空气通过盖子260的声音收集孔260a进入而发生振动。电容器的电容量随薄膜电极140的振动而变化,从而生成电信号。电信号通过连接电极210b、220b和240b传送到基底210上的集成电路170。
由于这些框架用陶瓷制成,因此,可以制造具有高精确性的驻极体话筒。
但是,后部电极110、薄膜电极140和第四框架250由金属制成。所以,存在一些有关温度特性的问题,以及其他基于制造精确性和热膨胀系数差异的问题。
此外,由于双重结构,而很难使话筒小型化,双重结构是指在包括有第一框架220、第二框架230、第三框架240和第四框架250的壳体部分200中装配后部电极110和薄膜电极140。
发明概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成尺寸小、精确性高的驻极体话筒。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驻极体话筒,它包括具有电路的一个基底、具有固定的后部电极并被固定到基底的一个后部金属板、形成在固定后部电极上的驻极体层、安装在后部金属板上的一个垫片、垫片上的一个薄膜电极,以及安装在薄膜电极上的一个框架。
基底、后部金属板和框架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在基底和后部金属板上配置连接电极,用于分别将后部电极和薄膜电极连接到基底上的电路。
配置由金属制成的护罩,用于保护话筒并将后部电极连接到电路。
通过以下详细的描述并参考附图,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的目的和特点将更加清楚。
附图简述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驻极体话筒的截面视图;
图2是驻极体话筒的分解透视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截面视图;
图4是表现传统的驻极体话筒的截面视图;以及
图5是驻极体话筒的分解透视图。
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驻极体话筒包括具有印刷电路2a的一个基底2、连接电极2b以及输出电极2c、牢固地安装在基底2上的集成电路(IC)11、具有连接电极3a的一个后部金属板3、用于IC 11和孔口3c并被固定到基底2的一个凹口3b、形成在后部金属板3表面上的固定后部电极薄膜4,以及安装在后部金属板3上的一个框架8(插入具有开口6a的一个垫片6)。基底2、后部金属板3、框架8由陶瓷或塑料制成。作为可移动电极的薄膜电极膜片10在框架8的底侧上形成的安装电极9上形成。驻极体薄膜5形成在后部电极4上。元件2、3、6和8中的每个元件都用黏合剂粘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西铁城电子;株式会社音响技术,未经株式会社西铁城电子;株式会社音响技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200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