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水解-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2121357.7 | 申请日: | 2002-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382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龙岗区平湖污水处理厂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水解 厌氧 缺氧 工艺 城市 污水处理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利用水解、厌氧、缺氧、好氧工艺进行城市污水的生物处理,同时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的工艺为传统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SBR法、AB法等。尽管上述各项技术在国外水污染控制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技术,但并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技术,并不一定都完全适合我国国情。例如,目前国内大多采用国外引进的氧化沟、延时曝气的SBR工艺,而延时曝气是一种低负荷工艺,对我国这样一个资源不足、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是否适合推广这种低负荷的活性污泥工艺是值得推敲的问题。首先,低负荷曝气池的池容和设备是中、高负荷活性污泥工艺的几倍,所以相应的投资要高数倍;其次,延时曝气对污泥采用好氧稳定的方法,其能耗比中、高负荷活性污泥工艺要高40%~50%左右。能耗增加不仅带来了直接运行费的增加,同时要增加间接投资。如目前每千瓦发电能力其脱硫投资需1000美金,则处理每万吨污水增加的脱硫投资需约70万元。如脱硫投资为电站投资的10%计,则增加的电厂投资为700万元,这接近污水处理单位投资的50%(按现行每m3污水建设成本1400元计)。所以,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讲,采用延时曝气的低负荷工艺(加氧化沟工艺等)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
国家环保总局提出需要建立与我国现阶段国情相适应的、经济适用的、工艺技术先进的城市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应满足如下条件:吨水投资低、运行费用低,吨水运行费用应控制在0.3元以下;在工程中采用国产设备,并且采用总承包实施运营的方式。
现有的物化—生化工艺、水解—好氧工艺、曝气生物滤池以及中、高负荷的好氧工艺和厌氧、好氧处理技术等工艺都是有希望的新工艺,但需进一步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交替式氧化沟占地大、投资大、处理成本高的缺点,提供一种占地省、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又不降低处理效果的城市污水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如下:一种采用水解—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城市污水预处理:污水通过格栅时,去除大块杂物,经进水泵站提升后进入曝气沉砂除油池,去除污水中的砂和浮油;
(2)城市污水生物处理:
(2.1)城市污水进入水解池
将城市污水的非溶解态有机物截留并逐步转化为溶解态有机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处理;
(2.2)城市污水进入厌氧选择池
回流污泥与污水在此充分混和,活性污泥在极短时间内将污染物吸附,由于DO<0.3mg/l,聚磷菌将释放磷,进行生物除磷的第一步;
(2.3)城市污水进入氧化沟或曝气池
交替式(三沟式)氧化沟或曝气池运行方式分四个阶段:A,B,C,D;
A段:污水进入沟I,沟I处于缺氧状态,进行反硝化,去除上阶段硝化产生硝酸盐氮和大量有机物;
沟II和沟III进行硝化,有机物氧化,将氮转化为硝酸盐氮,同时,聚磷菌大量吸收磷;沟III开启出水堰,混合液排入二沉池;
B段:污水进入沟II,沟II进行反硝化,沟I和沟III进行硝化,混合液从沟III进入二沉池;
C段:污水进入沟III,沟III进行反硝化,沟I、沟II进行硝化,混合液由沟I进入二沉池;
D段:与B段相同,但混合液从沟I排入二沉池。
(3)城市污水进入二沉池
在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排入河道,污泥经回流泵站一部分抽至厌氧池与入流污水混和,另一部分抽至污泥脱水间脱水。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针对进水不同的情况,采取在进水BOD低于150mg/l时直接采用A20工艺,在进水BOD超过150mg/l时采取前置水解池的方法,提供了灵活的工艺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3)中,硝化区体积采用新公式计算:
V1=YQ(Lj-Lch)θ/Nw式中,V1:硝化区体积
Y:污泥产率系数
Lj:硝化区进水BOD
Lch:出水BOD
θ:污泥龄
Nw:污泥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龙岗区平湖污水处理厂,未经深圳市龙岗区平湖污水处理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213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