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压缩机座板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2122874.4 | 申请日: | 2002-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392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2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芳民;富田正伸;三浦康弘;对马弘将;广田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主分类号: | F04B27/08 | 分类号: | F04B27/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卢新华,谭明胜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压缩 机座 方法 | ||
发明背景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压缩机座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空调器中采用的制冷回路包括压缩制冷剂气体的压缩机。例如,在图7所示的一种已知的可改变位移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中,制成的汽缸座91具有多个汽缸膛孔91a。在这些汽缸膛孔91a中,容纳能够在其中做往复运动的活塞92。另外,旋转斜盘93能同步旋转,而且是倾斜的,它由一个未示出的能够旋转的支承驱动轴支承。在旋转斜盘93和每个活塞92之间,安装一对夹着旋转斜盘93的座板94。在图8中所示的每个座板94,具有形成球面部分的上表面,如球面部分94a,和形成基本上是平面的部分的底部表面,如平面部分94b。通过圆形部分制成圆柱形部分94c。
在以上述方法构成的压缩机中,由于图7所示驱动轴的旋转,旋转斜盘93同步旋转并发生倾斜,使活塞92通过座板94在汽缸膛孔91a内做往复运动。由于这个原因,制冷剂气体被吸入,压缩,并在活塞92的缸盖端排出。在平面部分94b与旋转斜盘93的表面滑动时,座板94的球面部分94a,与活塞92的球形密封92a的表面滑动。因此,座板94在活塞92和旋转斜盘93之间受到很大的摩擦力,所以要求座板94具有耐磨性能和长的疲劳寿命。
在过去,这种座板94是由下列方法(示于图1)制造的。即首先由含高碳铬的钢SUJ2(JIS G4805)制造毛坯球80。
这里的SUJ2由下列成分组成:
碳: 0.95-1.10重量%
铬: 1.30-1.60重量%
锰: ≤0.5重量%
硅: 0.15-0.35重量%
磷: ≤0.025重量%
硫: ≤0.025重量%
从由上述SUJ2组成的棒件上切下能够制造座板的适量材料,将该材料制成球形而制成毛坯球80,然后将其淬火、回火、抛光、和退火。
其次,如图1所示,采用压制过程S71,将毛坯球80制成座板形状的材料81。然后使材料81在淬火炉中进行淬火过程S72,获得高硬度的淬火座板82。再使淬火座板82在回火炉中进行回火过程S73,获得热处理的座板83,该板保持其高硬度并具有韧性。最后对热处理的座板83进行抛光过程S74,获得压缩机座板94。
通过对材料81进行淬火过程S72,使如此制造的座板94具有高硬度,通过随后进行的回火过程S73,又使其具有高韧性,所以能获得所要求的耐磨性能和长的疲劳寿命。
在采用上述相关技术的生产方法制造的座板中,如果热处理的座板83抛光不充分,则耐久性能不够,所以抛光过程S74需要的时间很长,使制造成本骤增。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压缩机座板的方法,该座板的耐久性好,生产成本低。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压缩机座板的方法,其中包括使材料在淬火炉中淬火的过程,该材料由铬和/或锰钢组成,并制成座板的形状,所述的淬火过程包括防止铬和/或锰氧化的步骤。
优选该步骤是降低淬火炉中的压力,以产生真空。
另外,该步骤是采用惰性气体或改性气体,置换淬火炉中的空气。
优选该步骤是在淬火之前,在材料的表面上形成能防止铬和/或锰氧化的抗氧化膜。
更优选抗氧化膜是磷酸盐膜。
附图简述
根据下面参照附图对所给优选实施方案的详述,将会更清楚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以及特征,在附图中:
图1是实施例1-3和对比例的流程图;
图2是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实施例1座板表面的横截面照片;
图3是采用金相显微镜拍摄的实施例1座板横截面的组构的照片;
图4是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对比例座板表面的横截面照片;
图5是采用金相显微镜拍摄的对比例座板截面的组构的照片;
图6是在包括对比例座板的压缩机中,座板和活塞之间滑动部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包括实施例1-3和对比例的座板的压缩机的局部剖视图;和
图8是实施例1-3和对比例的座板的侧视图。
对优选实施方案的说明
发明人经过精心研究解决了上述问题,在进行下列考虑之后,完成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228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