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原稿输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2123117.6 | 申请日: | 2002-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390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15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厚实;铃木邦秀;田中丰;桧垣明治;津久井明彦;白仓瑞穗 | 申请(专利权)人: | 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83/00 | 分类号: | B65H8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激扬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原稿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在把原稿输送到预定的读取位置后排出的图像读取装置等中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详细地说,涉及用于相对于支承框架而安装给纸、排纸、排纸机构并一体化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设在图像读取装置中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包括:输送机构,具有卷出放置在给纸托架上的原稿的给纸辊、阻力辊等给纸机构;用于把从该给纸机构所送出的原稿放置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压板上的输送皮带的输送装置;以及包含用于从输送机构收取进行了图像读取的原稿并把其排出到排纸托架上的排纸辊的排纸机构。这些机构安装在一对侧板上,并单元化,用外装盖盖住该单元。
但是,在这种结构中,必须在侧板上单独安装各种辊,因此,在制造时,装配工时数增大,制造作业变得复杂,而成为妨碍装置重量减轻化的主要因素。而且,妨碍了要求输送皮带和分离卸料板等的更换的部件的维护作业性。
另一方面,如在第598/1994号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告公报或日本第2939621号发明专利公报中所公开的那样,为了成为提高装置的装配作业性的构造,把外装盖作为装置框架,单独地把给纸机构、输送机构、排纸机构单元化,把其安装在装置盖上,而成为把装置盖作为装置的骨架的壳式结构。
但是,在这种壳式结构的装置中,由于把ADF的外装盖作为框架,必须从装置的底面侧拆下各个单元,来进行维护,因此,盖拆下作业复杂,维护性不一定好。而且,在这种构造中,为了保持框架的强度,不能使外装盖内的给纸部和排纸部转动来开放给纸路径和排纸路径,因此,存在不易拆下内部卡住的原稿等问题。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具有在装置制造时、维护时以及读取时的作业性和操作性优良,重量轻并且在即使长年使用也不会产生变形的刚性上优良的构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包括:给纸单元,具有向用于读取原稿的压板上输送原稿的给纸装置;输送单元,具有沿着上述压板输送原稿的输送装置;排纸单元,具有排出通过上述压板上的原稿的排纸装置;支承框架,支承上述各单元,由使上述支承框架形成为平板状,把上述给纸单元和上述排纸单元安装在上述支承框架的一面上并把上述输送单元安装在上述支承框架的另一面上来使上述各单元被一体联结的壳式结构所构成,在上述支承框架上设有从上述给纸单元向上述输送单元引导原稿的给纸开口部和从上述输送单元向上述排纸单元引导原稿的排纸开口部。
本发明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在平板状的上述支承框架的一面上形成安装上述给纸单元的箱型的第一安装部和安装上述排纸单元的箱型的第二安装部,在上述支承框架的另一面上设置安装上述输送装置的箱型的第三安装部。
而且,在上述支承框架的一面上装卸自如地安装驱动上述给纸装置、上述输送装置、上述排纸装置的至少一个的驱动装置。上述给纸单元包括驱动上述输送装置的给纸驱动装置,上述排纸单元包括驱动上述排纸装置的排纸驱动装置。
在上述支承框架的第一安装部上设有突出销,同时,在上述给纸单元上设置与上述突出销相扣合的扣合孔,通过使上述突出销与上述扣合孔相扣合,来使给纸单元相对于上述支承框架进行定位。
而且,在上述支承框架的第二安装部上设有突出销,同时,在上述排纸单元上设置与上述突出销相扣合的扣合孔,通过使上述突出销与上述扣合孔相扣合,来使排纸单元相对于上述支承框架进行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上方看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主要单元的分解图;
图3是从正面看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截面图;
图4是打开给纸单元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5是打开本发明所涉及的排纸单元4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上安装磁体门扣61的侧面图;
图7(a)~图7(j)用于说明本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图像中的原稿的单面读取动作的图;
图8(a)~图8(h)用于说明本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图像中的原稿的双面读取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的记载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所涉及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231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整体式乘车儿童保护装置
- 下一篇:生药材贴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