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射体及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2124410.3 | 申请日: | 200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395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05 |
发明(设计)人: | 吉井克昌;森池达哉;表研次;鹿野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12 | 分类号: | G02B5/12;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射体及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从一特定的视角观察反射光时,具有比从其它视角观察时显得更亮的反射特性的反射体,及应用该反射体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大致可分为透过型和反射型。其中,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是需要依靠外界光源的照明或用前置灯光进行辨认的。作为电子装置的显示部,它常用于便携式电脑、计算器、数字式手表、通信装置、游戏机、计量仪器、电子黑板等。
作为一例,如图8所示,所述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由隔有液晶层30而对向设置的,具有光透过性的显示侧基板20与具有光反射性的反射侧基板10形成。显示侧基板20的外侧面为显示面,反射侧基板10中形成有反射层12。在这种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由显示面入射的外界光,透过显示侧基板20及液晶层30由反射侧基板10的反射层12反射,该反射光再次透过液晶层30由显示面出射,从而使图像得以辨认。
在图8中,反射侧基板10,由从下层开始顺序叠层的玻璃基板11、反射层12、中介层13、颜色滤光层14、平坦化层15、由ITO(Indium TinOxide)膜或奈塞膜等形成的透明电极16、以及定向层17而形成,另外,隔有液晶层30与显示面侧对向设置的显示侧基板20,由从液晶层30一侧开始顺序叠层的定向层21、绝缘层22、由ITO膜或奈塞膜等形成的透明电极23、玻璃基板24、以及光学调制层(偏光板、相位差板等)25而形成。
在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反射侧基板10的颜色滤光层14,由形成条纹状的R(红)、G(绿)、B(兰)着色膜依次地平行配列而成,与各着色膜对应地平行配列有条纹状的透明电极16。另外,在显示侧基板20中,透明电极23平行配列为与所述反射侧基板的透明电极16构成正交的状态,该显示侧透明电极23与反射侧透明电极16相交的液晶层30部分,形成了对应各种颜色的像素。
另外,该液晶显示装置,还可以根据需要在显示侧基板20的更靠外侧的位置设置前置灯(图中没有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前置灯的光也与外界光一样,透过显示侧基板20及液晶层30,由反射侧基板10的反射层12反射,该反射光再透过液晶层30由显示面出射。
反射侧基板10的反射层12,大致可分为平滑反射型和扩散反射型。图9(a)所示的平滑反射型的反射层12(a)的反射面被精加工为平滑状,在显示面上隔着垂直法线的光的入射角(绝对值)与出射角(绝对值)是相等的。因此,在观察该显示面时,会引起因光源与观察点的位置关系而显现的显示面亮度差异,或因映照出光源或观察者的脸而使辨认性降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扩散反射型中,如图9(b)及图10所示,在反射层12(b)的反射面上不规则地形成有相互邻接的多个细小的凹凸(图10中凹部31……)。因此,在扩散反射型中,是使以一定角度入射的外界光在该反射层12(b)的表面形成不规则反射而使反射光扩散,这样,即使改变观察点其亮度也不大会变化,映照现象也少,可以得到所谓的宽视角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关于扩散反射型的反射层12(b)的材料、凹凸形状或分布状态、以及凹凸的形成方法等,从反射特性或生产效率的角度出发,有各种各样的方案。
作为凹凸的形成方法,例如众所周知的有,使光通过图形罩对由感光性树脂层等形成的平板状树脂基底材料表面进行照射,经显影处理形成相互邻接的多个细小的球面状凹部31……,并在形成凹部的表面蒸镀或电镀铝或银进行镜面处理的方法,或者,用具有半球状前端的冲头(冲眼工具)冲压铝板或银板等平滑的基底材料表面,形成相互邻接的多个细小的球面状凹部31……的方法等。
所述凹部31……的形状,历来是深为0.1μm~3μm范围内分布的球面,其相互间距离设定为使邻接的凹部之间的间距(中心间的距离)不规则地处于5μm~50μm的范围内。
实际上,观察者在观察台式计算器或便携式电脑等电子装置(例如如图11(a)所示的台式计算器,或如图11(b)所示的便携式电脑)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时,从斜下方观察显示面的情况较多。也就是说,观察者的观察点Ob,相对垂直于显示面的法线而言,仅向显示面的下方倾斜了角度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未经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244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