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动变速器的换档系统有效
申请号: | 02125103.7 | 申请日: | 200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395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05 |
发明(设计)人: | 小山重;石原淳;熊谷利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63/20 | 分类号: | F16H63/2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志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动 变速器 换档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手动变速器中的换档系统,尤其是涉及在这样一种手动变速器中的换档系统:在该变速器中,一个倒档惰轮与固定到一主轴和一中间轴二者之一上的第一倒档齿轮和安装到一接合套上的第二倒档齿轮同时滑动啮合,其中的接合套属于安装在主轴与中间二者中另一轴上的某一预定同步机构,这样就建立起了倒档速比。
背景技术
这样的系统是普通公知的,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文件第2001-115142中就有公开。
在上述的普通公知系统中,当倒档惰轮与安装在预定同步机构上的倒档齿轮滑动啮合、从而挂上倒档时,倒档惰轮·的滑动和啮合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接合套产生滑动运动。当接合套被轻微地滑动后,该预定同步机构的同步力作用会使得主轴很难发生自由转动,从而在倒档惰轮与安装在主轴上的第一或第二倒档齿轮啮合时推力载荷增大,这样就造成挂倒档时的换档载荷加大。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用在手动变速器中的换档系统,在该换档系统中,在需要挂上倒档时,能阻止预定同步机构中接合套的移动,由此减小了挂倒档时的换档载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本文提供了一种手动变速器的换档系统,其包括固定到一主轴或一中间轴二者之一上的一个第一倒档齿轮;并包括安装在一接合套上的第二倒档齿轮,该接合套属于某一套预定的同步机构,该同步机构安装在主轴与中间轴二者中的另一轴上,一个倒档惰轮可转动地安装在一个倒档拨叉上,且可在一平行于主轴和中间轴的方向上滑动,从而倒档惰轮可同时与第一倒档齿轮和第二倒档齿轮啮合;多个换档件,它们在平行于一换档选择轴轴向的方向上布置,其中的换档选择轴可响应于选档操作而在轴向方向上移动,并可响应于换档操作而绕轴线转动,所说换档件包括一个倒档换档件和某个预定的换档件,其中的倒档换档件与倒档拨叉工作连接,预定换档件与某个安装着所说接合套的预定换档拨叉工作连接;以及包括一变速臂,其固定到换档选择轴上,并具有一个驱动部分,该驱动部分能响应于所说选档操作而择一地与所说换档件之一接合;以及一个互锁板,其安装在所说换档选择轴上,并使得其自身不能绕换档选择轴的轴线转动,此互锁板遮盖所说变速臂的一部分,且该互锁板具有一个缝隙,所说驱动部分面对该缝隙,其中,所说互锁板被制成这样的形状:当驱动部分已与倒档换档件相接合的所说变速臂被转动以换档成倒档速比时,其可阻止所说预定换档件在所说倒档惰轮滑动方向上的移动。
采用这样的设置,当变速臂被转向一个倒档位置以建立倒车档位时,由互锁板阻止了预定换档件在与倒档惰轮滑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移动。即使在换档惰轮与第二倒档齿轮滑动啮合时有一个使接合套移动的作用力作用在接合套上,但由于与预定换档拨叉工作连接的预定换档件的移动被阻止了,而预定换档拨叉又保持着接合套,所以接合套也不能移动。因而,就可以避免发生这样的现象;在建立倒车档位的过程中,主轴由于受预定同步机构的同步作用驱动而不能发生自由转动的恶劣状况,且倒档惰轮与安装在主轴上的第一或第二倒档齿轮啮合时的推力载荷就不会增大,这样就可以降低挂倒档时的换档载荷。
附图说明
从下文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上述及其它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都会变得显见。
图1到图15表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一个具有六个前进档的车用手动变速器的俯视剖面图;
图2表示了换档杆的档位布局图;
图3是一个截面剖视图,表示了该车用手动变速器的主体部分;
图4是沿图3中的4-4线对该车用手动变速器的主体部分所作的俯视剖面图;
图5是一个侧视图臂,图中表示出了一个互锁板、一个变速臂和一个互锁臂;
图6是对互锁板、变速臂以及互锁臂所作的轴测视图;
图7是沿图5中的7-7线所作的剖面图,图中表示了互锁板与三档/四档换档件之间的关系;
图8A表示了在一个倒档选择位置上时互锁臂与三档/四档换档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且图8B表示了在该倒档选择位置时互锁板、变速臂与各个换档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9A表示了在向倒档位置挂档的初始阶段时,互锁臂与三档/四档换档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且图9B表示了在该初始阶段时互锁板、变速臂与各个换档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251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