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装无线电天线的电子设备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02127054.6 | 申请日: | 2002-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400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3-05 |
发明(设计)人: | 广田敏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G06F1/00 | 分类号: | G06F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付建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 无线电 天线 电子设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进行无线电通信的电子设备以及在一个电子设备上安装一部天线的方法。
技术背景
在目前的网络环境,如工作场所中,无线局域网(LAN)作为替代传统有线LAN的网络形式,很受欢迎。除无线LAN以外,进行无线电通信以发射/接收数据的设备,与使用有线的常规设备连接相比也增加了。
无线电通信模块内置在笔记本之类的个人计算机中,用以在无线电通信中执行信号的调制/解调制处理。该模块从个人计算机中内置的CPU或存储器接收传输数据,并按预定格式对传输数据执行信号调制处理。然后,该模块将合成的调制数据发送到作为无线电通信接口的天线,从而实现数据传输。该模块通过天线接收无线电波,对所接收的数据执行预定的解调制处理,并将合成的解调制数据传送到CPU或内存。
为提高信号的发送/接收灵敏度,需要将天线放在最高的位置。在笔记本之类的个人计算机中,已将天线放在包括一个LCD显示屏的显示单元上。为进一步提高接收效率,还提供了进行分集接收的设备。
作为一种能执行各种接收的设备,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No.11-186945中公开了一种能够执行分集接收便携式无线电信息终端。其中公开了使用两个具有不同特性的天线来执行用于单个无线电通信方法的分集接收。
近年来提出了各种类型的无线电通信方案,如以无线LAN为代表的IEEE 802.11b,作为短程无线电通信标准的蓝牙(注册商标),实现简单的家庭无线电环境的家庭无线链路等。一个能处理多个无线电通信方案的电子设备必将会普及开来。
但是,由于笔记本个人计算机和PDA(个人数字助理)这样的小型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轻巧超薄,安装密度不断改进,用来安装天线的空间受到了限制。
一个包括并使用多种无线电通信方案的电子设备必须包括多种天线,这些天线的种类与这些通信方案的数量相等。
具体而言,在一个无线电通信方案中使用分集天线时,在实现分集接收的两部天线之间需要有一个大于或等于预定距离的间距。这就需要一个很大的安装区域。此外,在安装另一个通信方案中使用的天线时,很难保证安装天线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个电子装备,能在该电子设备中有限的空间中有效地放下一部天线。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安装天线的方法,能够在电子设备中有限的空间中有效地放下一部天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个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和第二天线,用于使用分集方案的第一无线电通信方案;以及一个第三天线,用于第二无线电通信方案,置于第一和第二天线之间。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且与上述一般性说明和下文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个人计算机的框图;
图2是显示第一实施例中个人计算机外观的透视图;
图3说明了第一实施例中天线的安装位置;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个人计算机的框图;
图5说明了第二实施例中天线的安装位置。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以个人计算机为例来说明电子设备。
第一实施例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个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个人计算机1是一个电子设备,能基于IEEE802.11b和蓝牙进行无线电通信。
基于IEEE802.11b的无线电通信是一种无线电通信标准,使用2.4GHz ISM(工业科学医学)带宽。在IEEE802.11b中,使用直接序列扩频(DSSS)作为扩频方案,并且可以最大为11Mbps的通信速度进行通信。
蓝牙是一种近距离的无线通信标准,使用2.4GHz ISM带宽实现10米或更小范围内的无线电通信。在蓝牙技术中,跳频扩频作为扩频方案,通过最大通信速度为1Mbps的时分多路复用最多将8个设备连接成一个组(皮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270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