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巴西虫草菌丝体深层发酵培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2134573.2 | 申请日: | 2002-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397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19 |
发明(设计)人: | 梁淑娃;彭中健;杜少平;杨冠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燕玲 |
地址: | 51025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巴西 虫草 菌丝体 深层 发酵 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发酵领域,更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巴西虫草菌丝体深层发酵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sis(Berk)Sacc)是一种名贵滋补强壮药,它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如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役功能,雄性激素样的作用等。但天然虫草来源有限,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巴西虫草菌种经深层发酵生产虫草菌丝粉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解决的:
利用巴西虫草菌种,采用新研制的培养基配方,在发酵罐中通气培养,控制适宜的温度、搅拌速度、酸碱度等培养条件,发酵生产虫草菌丝体,菌丝体经干燥后制得纯虫草菌丝粉。方法主要包括摇瓶培养、种子罐培养、发酵罐培养,具体工艺如下:
(1)摇瓶培养:接入巴西虫草菌种,在22-32℃,摇床转速120-300转/分的条件下,培养3-6天后,接入种子罐培养;
(2)种子罐培养:将摇好的摇瓶种子接入种子罐中,接种量1-15%,在22-32℃,搅拌速度150-500转/分,罐压0.03-0.12兆帕,风量1∶0.3-1∶1.2体积/体积/分的条件下,培养1-4天;
(3)发酵罐培养:将已培养好的种子接入发酵罐,接种量为5-20%,在22-32℃,搅拌速度150-350转/分,罐压0.02-0.12兆帕,风量1∶0.3-1∶1.2体积/体积/分,pH6.5-8.0的条件下,培养3-6天,得虫草菌丝体,干燥得虫草菌丝粉;
其中所用的的培养基组分及重量百分含量为:淀粉0.5-4%、糖0.75-2%、蛹酪素0.5-4%、无机盐0.01-0.2%,pH 6.5-8.0,固体培养基加1-2%琼脂。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培养基的组分及重量百分含量的优选方案为:淀粉0.8-3.5%、葡萄糖0.8-1.8%、蛹酪素0.8-3%、MgSO4及K2HPO4 0.03-0.1%,pH 6.5-8.0,固体培养基加1-2%琼脂。
本发明中所用的巴西虫草菌种是从天然冬虫夏草经常规的组织分离、驯化培养而得到。
利用该工艺方法得到的虫草菌丝粉主要成份和药理作用与天然冬虫夏草基本一致:微量元素Cu、Zn、Sr等的含量大体一致;富含的1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中,除门冬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外,其余基本一致;主要有效成份D-甘露醇、麦角甾醇、虫草多糖的含量虫草菌丝粉略高于天然冬虫夏草;两者在增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雄性激素样方面的药理作用相近;该工艺生产的虫草菌丝粉对CCl4诱发的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该工艺可进行大规模生产,生产成本低,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该工艺生产的虫草菌丝粉与天然虫草的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基本一致,为其代替天然虫草奠定了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1)摇瓶培养
50升的种子罐,以装量30升计,接种量3%,则配摇瓶培养基的量为30升×3%=0.9升。按淀粉1%、葡萄糖1%、蛹酪素1%、MgSO4 0.05%、K2HPO4 0.05%、pH6.8的配方,配0.9升培养液,分装在500毫升三角瓶中,每瓶装量为100毫升,装好后灭菌,冷却至30℃,接入试管种。每瓶接入种块2块约0.5平方厘米。摇床转速为180转/分,控制温度为25℃,经4天培养后,接种至50升种子罐培养。
(2)种子罐培养
50升的种子罐实装量为30升,减去摇瓶种量0.9升,则为30-0.9=29.1升。按本实施例(1)所述配方,配29.1升培养基(实际只加水至26升,预计灭菌时有3升的蒸汽冷凝水),培养基灭菌后,待温度降至30℃时接入摇好的摇瓶种子,接种量为10%,控制种子罐的温度为25℃,搅拌转速为300转/分,通风量为1∶0.5体积/体积/分,罐压为0.05兆帕,培养2天后,种子罐种子接种至500升发酵罐中发酵培养。
(3)发酵罐培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未经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345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腿链轮式移动机器人载体
- 下一篇:双向可折叠的童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