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加工制造碳钢管和合金钢管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2138020.1 | 申请日: | 200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390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15 |
发明(设计)人: | 肖克建;田福生;祁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兴荣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3/00 | 分类号: | B21B23/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建观 |
地址: | 2130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制造 钢管 合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管材轧制技术。具体说的是一种运用温加工和形变热处理原理,由水平连铸碳钢管和合金钢空心管坯,经表面机加工净化处理和预加热,继尔在超过再结晶温度条件下的高延伸系数和高变形速率的轧制中,发生动态再结晶后,进行在线快速冷却,而加工制造碳钢管和合金钢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有的碳钢管和合金钢管的制造方法,主要的有穿孔管坯轧制法和带材成形焊接法。第一种传统的制造方法是将碳钢和合金钢铸成实心坯并定尺切断,进行再加热后送入二辊或三辊穿孔机穿成荒管,再将管坯进行热轧和冷轧得到成品管材。该方法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但存在着工序多,能耗高,不能生产超长管材,管材制造成本高等不足。由实心坯到热轧第一道后的成材率仅为80%左右。而第二种带材成形焊接法,是将碳钢和合金钢铸造坯,经多道工序轧成带钢,进行光亮退火、纵剪分条处理,然后在焊管机组上进行成型焊接,而焊接一般采用高频、直流、氩弧、方波等焊接方法。该方法可以生产超长管,尤其在小口径薄壁管材和超大口径管材的生产上优势明显。生产制造成本比第一种方法低,但仍然偏高。由于是采用焊接方法,焊接质量成为使用中最关注的问题。虽然人们在焊缝的处理上进行了大量工作和努力,但始终不能全面地从根本上消除焊缝造成的缺陷和泄漏。因此在一些重要的使用场合如中高压锅炉管、中高压流体输送管道和换热器等用管体系上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工序较少、成材率较高、制造成本较低、制品管材质量较好的温加工制造碳钢管和合金钢管的方法,以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技术构想,主要基于运用温加工和形变热处理原理,在先对连铸空心管坯作表面机加工除杂处理,然后赋予管坯一定的初始温度,紧接着将管坯导入变形轧制设备,使管坯在预加热温度,和高变形速率轧制过程中产生的变形热,两者叠加而升温至再结晶温度之上的温度条件下轧制成形。随即在均温条件下,适速冷却而制成成品。而本发明所说的温加工,是与热轧加工和冷轧加工的根本区别所在。具体地说,本发明的在先对经表面机加工除杂处理的空心管坯的预加热,仅是加热到环境温度至再结晶温度之间。本发明这种对管坯预加热的技术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能耗,节减制造成本,而且又能够使管坯的变形轧制温度,上升至再结晶温度之上,提高了铸态管坯的可塑性,且具有足够的过热度,而提高了管坯变形的延伸系数,延长了管坯变形区域范围和动态再结晶的过程,而使碳钢管和合金钢管具有足够的条件,实现完全再结晶,从而达到提高轧制效率和制成品管材质量之本发明的初衷。
本发明实现其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管坯预热、管坯轧制和轧制件冷却步骤,而它以连铸空心管坯为基料,且依次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管坯表面机加工;管坯预热到环境温度至再结晶温度之间,管坯在再结晶温度以上以高变形速率进行轧制;轧制件适速冷却,且管坯预热和管坯轧制步骤,是在保护气氛中进行的。
本发明根据各种材质碳钢管和合金钢管的不同的再结晶温度,上述各步骤可以有多种具体的技术措施。但本发明经过反复实验而优选的各个步骤的具体技术措施是:
在管坯表面机加工步骤,采取的是车或铣或磨的机械加工方法,且其机加工切削深度,控制在能够去掉管坯表面铸造缺陷的范围内。通过管坯表面机加工,使管坯表面呈无氧化光亮态。而对连铸碳钢和合金钢空心管坯而言,切削深度一般控制在0.3mm~0.5mm范围内。且由于铣加工工效高于车加工,故本发明推荐的是铣加工。经铣加工切削后所形成的废料,可以随即收集后回用。
在管坯预热步骤,是在保护气氛条件下,将经第一步骤表面机加工的管坯,预加热至500℃~600℃。由于空心管坯的铸态组织在常温下可塑性低,尤其是在管坯变形热传导尚未形成之前,建立稳定轧制状态比较困难,而本发明在管坯预加热步骤,特地对管坯头部的局部长度(约300mm)范围内,加热至800℃~1000℃。而其以后的预加热温度仍然是500℃~600℃。本发明采取的预加热技术措施,是在线可燃气体火焰加热,或者是卡电电阻加热,或者是感应线圈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兴荣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兴荣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380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中压复合塑料管道的连接方法
- 下一篇:兔肉食品的腌制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