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互连网端到端性能监测方法及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02138187.9 | 申请日: | 200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400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3-05 |
发明(设计)人: | 陈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鸣;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平 |
地址: | 21000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互连 网端到端 性能 监测 方法 及其 系统 | ||
1、一种互连网端到端性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1)、确定测量包发射点,并在该点放置测量包收发装置,选择发射点的原则是,使其到被监测点的路径要经过或大部分经过主要基准路径;
(2)、根据被监测网络范围来确定一批测量包反射点及其要监测的网络性能参数,为使监测系统能够准确地反映该网络或部分网络的性能水平,这些反射点一般应位于该网络逻辑边界,并为这些反射点定制测试条件;
(3)、选择不同的测量时机策略,由测量包收发装置在发射点向反射点发送具有不同测量机制的测量包;
(4)、反射点具有对不同测量包反射自动应答的特性,这些被反射的包带有测量信息,并返回给发射点;
(5)、发射点接收到反射回来的测试包,提取有关测量参数,进行相关处理后存储,对测量参数的主要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a.按发送的序号接收反射Ping包,对重复序号的包,从第二个包起丢弃;
b.对同一批ICMP反射包的样本值按算术平均法计算RTT、丢包率、不可达性、非忙率和不可预测性,如果该RTT值>阈值,则启动路由测量程;如果路由测量的结果与基准路径不一致,则需要报警;
c.当对某测量反射点丢包率为100%时,对该路径进行阻断告警处理;
d.形成定量的性能评价报告,并对测试的重要事件给出详细列表;
e.形成性能评价曲线并显示出来,以表格形式列出测试记录并可按测试条件查询;
f.或从Tracerout消息中得到网络拓扑信息,显示在网络拓扑图上。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连网端到端性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络特性参数包括:
IP层的端到端的包往返时延、丢包率、路由和经过的结点数;还包括不可达性、非忙率和不可预测性等参数;或者包括IP层的包单向时延、时延抖动和路径带宽;或者运输层的TCP发送丢包率、接收丢包率和TCP带宽;或者应用层的HTTP带宽等。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连网端到端性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试条件是,如果测量反射点较多,采用定义测量域,再为测量域定义测量策略的方法,测量域代表应用同一个共同测量策略的一组测量反射点的集合,将具有相同测试条件的测量反射点放入相同的测量域中,再对该域配置测量条件即可方便地完成对测量反射点的配置,并将每个测量域与一组可视化测试数据曲线对应起来,方便宏观上观察测量结果。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连网端到端性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提高Ping测量参数的准确性,采用下列监测工程参数:
a)采用连续多次测试的平均值来大致反映网络当时情况;
b)第一个Ping包的时延通常要比后继包大20%,自动丢弃第一个Ping包;
c)测量时采用两组工程参数,①10个短包,每个包100字节;10个长包,每个包1000字节;②4个短包,每个包100字节;0个长包;该参数或由用户自行改变;
d)对同一反射点发送一组Ping包的时间间隔限制为大于1秒,且一组内的测量包尽可能均匀;
e)发射点主机发送Ping包的速率不超过每20毫秒1个。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连网端到端性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量时机策略中的测量包的发送时机是:
a)等间隔发送;
b)或以某种时间强度为参数泊松分布时间间隔发送;
测量间隔或时间强度为5分钟或15分钟或更长。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连网端到端性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时机策略中的收发测量包的机制包括Ping、Tracerout、SNMP、TCP和HTTP等。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连网端到端性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测量反射点数量较多时,采用Ping测试包优化算法,该优化算法主要包括:
a)Ping测量以测量反射点的IP地址为中心进行;
b)对测量调度时间间隔进行优化:当时间间隔的差小于一定范围时,视为有相同的时间间隔;
c)对测量调度起始时间进行优化,当起始时间的差小于一定范围时,视为有相同的起始时间;
d)对包长度进行优化,当两个包长度的差小于一定范围时,视为有相同的包长度;
e)对测试的包数量进行优化,当测试包数量的差小于一定范围时,视为有相同的包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鸣;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未经陈鸣;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3818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