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把套电加热取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2200511.0 | 申请日: | 200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5138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02 |
发明(设计)人: | 赵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瑛 |
主分类号: | B62J33/00 | 分类号: | B62J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82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 车把 加热 取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取暖装置,特别是封装于摩托车把套内壁层的电加热取暖装置。
现有技术中,人们为了解决寒冷季节驾驶摩托车的需要而发明了电热服、电热靴、电热背心等,起到了一定的防寒作用,但对于紧握车把的双手,却没有理想的措施,戴较厚的手套操作不灵活,有些驾驶者只好在车把上安装太套袖,将前把装到里面,操作极为不便,易出交通事故,也影响整车外观。根据摩托车拥有车载电源的特点,本人于96年发明了“钢把内部安装式手把电热器”专利号为962025119,此产品存在安装麻烦,耗电较大,制造复杂。根据上述产品的不足,98年又发明了“油门旋柄与手把套之间式电加热取暖装置”,专利号为982151500,此种产品需在左侧把套内部增加一只和油门旋柄相仿的材料,使之增加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稍作改进,就能增加电热手把功能的装置,此装置在现有把套内增加加热装置即可,用材少、制作简单、安装快速方便、耗电小、升温快、不影响整车外观、适合整车生产配套等。该装置可调节把套温度、使其在不同气候条件和地区推广使用。
一种摩托车把套电加热取暖装置,由橡胶或塑料把套、高温电热丝、低温电热丝、高温供电电源线、低温供电电源线、负极电源线、正极电源线、车载电源、变温开关组成。电热丝沿把套的长度方向、壁层中间、圆周往返S形盘绕多条电热丝,使其均匀、等距离分布于壁层中间,低温电热丝盘绕在高温电热丝间隙中间等距离S型盘绕。其高温电热丝头为负极电极、尾为低温电极、中间抽头处为高温电极。
电热丝可选用多种金属合成材料,例如:铁合金电热丝,铬合金电热丝、镍合金电热丝等,规格可造用圆形、扁形等。
把套可选用多种尼龙、塑料、橡胶制造,也可选用多种混合物制造。
本实用新型摩托车把套电加热取暖装置由车载电源(11)、正极电源线(7)、变温开关(8)、高温触点(9)、低温触点(10)、高温供电电源线(5)、低温供电电源线(3)、把套(6)、高温电热丝(2)、低温电热丝(4)、负极电源(1)组成。其中,电热元件包括:橡塑把套(6)、高温电热丝(2)、低温电热丝(4)、高温供电电源线(5)、低温供电电源线(3)和负极电源线(1)组成。
本实用新型摩托车把套电加热取暖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安装使用方便、耗电极小、不影响整车外观、升温速度快、温度可调、性能稳定、质量可靠、使用寿命长、取暖效果好、易于批量生产和整车生产厂配套,使出厂摩托车带有电热把功能等优点。
附图1、5、8、12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电热把套取暖装置的立体剖面图;
附图2、6、9、13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电热把套取暖装置的纵向剖面图;
附图3、7、10、14是本实用新型电热把套电加热取暖装置的展开平面图;
附图4、11、15是本实用新型电热把套电加热取暖装置的电原理图。
下面结合附图,分别对:
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
附图5、附图6、附图7、附图4;
附图8、附图9、附图10、附图11;
附图12、附图13、附图14、附图15作进一步简要说明:
附图1中,把套(6)壁层中封装本实用新型电加热元件(2)、(4),负极电源线(1)与高温电热丝(2)的端头相联后,成为负极供电电源,高温电热丝(2)的尾头与低温电热丝(4)的端头相联后再与高温供电电源线(5)相联,成为高温供电电源,低温电热丝(4)尾头与低温供电电源线(3)相联,成为低温供电电源。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电热把套的实施方案,其高温电热丝(2)沿着把套(6)长度方向、夹层间S型往返盘绕多个S型,高温电热丝(2)的端头为负极,低温电热丝(4)尾头为低温电极,高温电热丝(2)的尾头与低温电热丝(4)端头相联接后再与高温供电电源线(5)相联,成为高温电极。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电热把套(6)展开平面示意图,高温电热丝(2)和低温电热丝(4)可以看作为一整条加热元件,端头为负极,中间为高温电极,另一尾头为低温电极。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电热把套取暖装置的电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瑛,未经赵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05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