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尾照地镜无效
申请号: | 02201195.1 | 申请日: | 200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5202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许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许铭 |
主分类号: | B60R1/08 | 分类号: | B60R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环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皓晨,王国权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设置于中小型车辆后挡风玻璃上的照地镜,可稳固结合定位,避免镜子任意移位晃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一般中小型厢型车、巴士等,为了使驾驶人倒车时视线较佳,因此车厂在生产、制造时大都会在后挡风玻璃上装设有照地镜1’,该照地镜1’由一挂杆2’连接而固定于后挡风玻璃上:当车辆在行驶时遇到路面颠簸,照地镜1’便会晃动,进而使得驾驶人难以清楚由照地镜1’看见后方;此外,照地镜1’与挂杆2’的组接是具有固定角度的设置,由于挂杆2’,随车子长年累月的使用后,挂杆2’与后挡风玻璃的间的连接处易形成不牢固现象,致使照地镜1’呈现的角度非预期理想;或是只要随便对照地镜1’的碰触,便容易影响照地时的角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稳固结合车辆后挡风玻璃上的照地境,利用罩体扎实的定位,可防止镜子的晃动,且供使镜子角度保持调整后的状态,且罩体还可以作为阻挡部分外界干扰的反射光源,使驾驶人得清楚视得车后方有无物体,以确保行车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尾照地镜,主要包含罩体、镜子及固位框体,其中:罩体是由两侧板及一后板所构成,该罩体前后均为开口状,在两侧板上设有长轴孔,供轴接设有镜子,于罩体前方开口外缘处,设置有固位框体,该固位框体的面积较大,在与罩体固定后,可由固位框体的表面上设有固定黏胶,使得照地镜可以紧贴于后挡风玻璃上,而达到稳固定位。
下面结合附图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照地镜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观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镜子的调整角度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外观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外观立体图。
图7是依照图6所示的使用状态侧视图。
图8是依照用于各种不同型态车辆上的示意图一。
图9是依照用于各种不同型态车辆上的示意图二。
附图标号说明:1罩体;2镜子;11侧版;21轴柱;111长轴孔;3固位框体;12后板;4轴接件;13内容室;14螺栓;15调整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包含罩体1、镜子2及固位框体3,其中罩体1是由两侧板11及一后板12所构成,该罩体1前后均为开口状,在两侧板11上设有长轴孔111,可供轴接设有镜子2,此镜子2两侧一边为穿孔(图未示),一边为轴柱21,使得轴柱21得先穿置一边的长轴孔111内后,由调整螺帽15将其锁接,而镜子2具有穿孔的一方可以由螺栓14将其锁接定位。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在罩体1前方开口外缘处,设置有固位框体3,该固位框体3的面积较大,在与罩体1固定后,可由固位框体3的表面上设有固定黏胶,使得照地镜可以紧贴于后挡风玻璃上,而达到稳固定位的效果。
而镜子2的角度调整是可由调整螺帽15的转动以将镜子2调整至适当的观看角度,而由于罩体1整体为呈半透明状态,因此可以提供足够的光源供清楚视得镜子2所反照的影像,且叉能达到阻挡部分外界干扰的反射光线。
当照地镜的设置位置不在车子的中间位置时,可以由镜子2在长轴孔111中调整其设置位置,供以使得角度可以转变,不论设置位置有位偏,均可以达到大范围的反照影像。
另外,请参阅图5所示,由于每一车辆的型式设计会有所不同,因此固位框体3亦能进一步的更换形状,并因车型的不同而使黏固的区域可以增减。
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其中位在固位框体3上是进一步可以设有轴接件4,该轴接件4可以与后挡风玻璃上的组接件轴接,以使照地镜除了用以被黏固外,更可以加强固定作用;此亦为本案的另外一种固定方式。
再请参阅图8和图9,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各种不同的车辆类型,藉由配合使用各种不同形状的固位框体3,以能符合后挡风玻璃的形状,供能使照地镜稳固的设置定位。
综上所陈,本实用新型的车尾照地镜,乃能充分符合驾驶者的实际使用需求,特别是针对驾驶中后视状况不佳的情形,可以完全得到解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许铭,未经陈许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11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