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装式呼拉圈无效
申请号: | 02201449.7 | 申请日: | 2002-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5296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08 |
发明(设计)人: | 林春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伯杨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19/00 | 分类号: | A63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领弟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装 式呼拉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娱乐训练器具,特别是一种组装式呼拉圈。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习用的以金属管体制成的呼拉圈10主要是将一段中空管体11弯折成圆圈状,管体11两端衔接处稍内位置上分别贯设铆钉孔111;并于管体11两端衔接处之间穿套设有衔接杆12;衔接杆12两端分别贯设与管体11两端衔接处铆钉孔111相对应的铆钉孔121;衔接杆12穿套于管体11两端衔接处,并同心叠置,以配合相对应的铆钉13穿过管体11及衔接杆12上铆钉孔111、121,将两者铆固成圆圈状。另管体11与衔接管12组装前,其圆周上系已预先穿套以发泡材质制成的护层14,以使呼拉圈10使用时具有柔软外层。
习知的呼拉圈10虽然利用金属管体11的重量来提高整体运动休闲的效果,但由于其整体设计上并非完美理想,以至于在载运、组装及收藏上仍有如下缺失:
1、习用的呼拉圈10主要是将一支管体11弯折加工成圆圈状后配合衔接杆12铆固成型,因此,当其铆固组装后,该呼拉圈10无法再进行拆解,整体所占的体积甚大,以至于在包装、运载材积上往往迁就其既有形成所占的体积,整体而言,需要负担较高的运送成本,对业者而言无疑又是一项商业竞争上的负担;同时习用的呼拉圈10是以铆固方式加以组装,加工时,衔接杆12与管体11的铆钉孔121、111需要对齐,方能配合铆钉13组装,加工上亦显得麻烦不便。
2、由于习用的呼拉圈10是以金属管体11作为主结构,因此,为避免使用上的伤害,管体11圆周上必须预先穿套柔软的护层14以保护使用者。然,由于管体11是一支长管直接弯折成型的,因此,护层14穿套加工上往往无法快速顺畅地完成,从而徒增工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加工组装方便性、便于收纳、有效降低包装运送材积、提高商业竞争力的组装式呼拉圈。
本实用新型包括数支中空弯弧状管体及相对应组装于相邻管体之间的卡扣结构;管体一端的杆段凹设套合部,管体的另一端形成与相邻管体套合部相对应并套合的套接管柱;于套合部及套接管柱相对应位置上分别设有卡孔及榫孔;卡扣结构包括弹性体及卡钮;弹性体顶侧往上延设顶接部,顶接部往下延设基部,令弹性体以基部形成具弹性压缩的结构;卡钮底缘近中央位置设有承接部;卡扣结构卡钮以其承接部组设于弹性体顶接部上;弹性体组设于套接管柱内周,卡钮卡设凸伸出套接管柱的榫孔;管体的套接管柱与另一管体的套合部对应并顺势施力推入,卡钮藉由弹性体的弹力卡入套合部卡孔内。
其中:
数支管体为四支管体;于各管体外圆周分别包覆为柔软材质的表层护体。
表层护体为以发泡材质制成的中空管状体。
弹性体系由钢性金属线材弯折加工制成,顶接部往下延设的基部弯折呈∠形;卡钮底侧周缘凸设环状止挡缘,于其底缘近中央位置承接部为凹孔状。
弹性体系由钢性金属板材弯折加工制成,顶接部上设有孔洞;顶接部往下延设的基部弯折呈∠形,令弹性体以基部形成具弹性压缩的结构;卡钮底侧周缘凸设环状止挡缘,于其底缘近中央位置的承接部为与弹性体顶接部上孔洞相对应并嵌卡的凸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伯杨企业有限公司,未经伯杨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14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