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程式化的灯光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02201497.7 | 申请日: | 200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5231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朝禧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朝禧 |
主分类号: | H05B39/04 | 分类号: | H05B39/04;F21S10/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黎光,张占榜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程式化 灯光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光控制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程式化的灯光控制器。
背景技术
以往将一些发光元件如发光二极管(LED)、灯泡等应用在招牌、霓红灯上时只能提供较少种类的灯光变换,并且由于早期是采用数位电路的控制方式,存在零件较多的困扰,倘若想要达到多种灯光的变换效果时,在电路结构上须使用更多的电路元件及线路,从而增加了电路的复杂性。并且在制作上须使用振荡电路、计数器甚至记意体等元件,须耗费相当大的成本,同时得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制作。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不足,已成为本实用新型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创作人借助于多年从事本专业的技术经验,并经多次试验与改进,终得出本实用新型中可提供多种变换效果的灯光控制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中可程式化的灯光控制器主要是为了解决现有用于控制招牌、霓红灯等的控制器所控制的灯光变化种类少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可程式化的灯光控制器包括有一单晶片微处理器、一电源装置电路、一起始重置电路、一速度调整电路、一功能选择切换电路、一振荡频率电路和一灯光变化输出电路,其中:
所述单晶片微处理器在其内部设有能够控制灯光变化输出电路,并能够进一步控制负载发出多种变换模式的灯光的控制程式;
所述电源装置电路由二极管、电阻和电容构成,并由所述二极管、电阻和电容构成整流、滤波、稳压及降压电路,该电源装置电路中的交流同步讯号接到单晶片微处理器的B0脚;
所述起始重置电路包括有一三极管、一电容和三个电阻;
所述速度调整电路包括有一电阻、一可变电阻、一二极管和一电容;
所述功能选择切换电路包括有一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具有三端子的接脚,一个端接脚与单晶片微处理器的B3接脚相连接,而另两端接脚分别接一高电位和接地;
所述振荡频率电路包括有一电阻和一电容,由该电阻和电容形成一RC振荡电路,该RC振荡电路接至单晶片微处理器的OSC脚;
所述灯光变化输出电路包括有至少一组负载灯泡和双向可控硅整流器,其中每组负载灯泡和双向可控硅整流器分别接有一电阻,该电阻再分别与单晶片微处理器的输出接脚相连接。
其中,所述灯光变化输出电路包括有四组负载灯泡和双向可控硅整流器,其中每组负载灯泡和双向可控硅整流器分别接有一电阻,该电阻再分别与单晶片微处理器的输出接脚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灯光控制器利用单晶片微处理器取代了以往电路所必须使用的振荡电路、计数器及记意体等元件,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中的灯光控制器相对地简化了电路结构,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及制作时间。本实用新型中的灯光控制器是将设计好的灯光变换控制程式烧录至单晶片微处理器内,再配合其灯光变换输出电路,在单晶片微处理器的内部程式控制下,可在多种模式下实现多种灯光变换,进而具有进步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器的具体结构与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对一具体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灯光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灯光控制器的控制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可程式化的灯光控制器包括有一单晶片微处理器A、一电源装置电路B、一起始重置电路C、一速度调整电路D、一功能选择切换电路E、一振荡频率电路F和一灯光变化输出电路G。
其中,单晶片微处理器A是通过烧录方式将控制程式烧录在其内部,并依据该设计的控制程式来控制灯光变化输出电路G,使灯光变化输出电路中的负载能够发出多种变化模式的灯光。
电源装置电路B由二极管、电阻和电容构成,当输入电压时经过整流、滤波、稳压及降压后,作为线路的工作电压。其中,电源装置电路B中的整流电路包括有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该二极管D1与二极管D2相互并联;滤波电路包括有电容C2和电容E1,该电容C2与电容E1相互并联;降压电路包括有电阻R10和电容MC1,该电阻R10与电容MC1相串联;稳压电路为一个稳压二极管ZD1。该电源装置电路B中的交流同步讯号接到单晶片微处理器A的B0脚(输入接脚)。
起始重置电路C包括有一三极管Q1、一电容C 1和三电阻R1、R2、R3,其中,三极管Q1的基极(B)与电阻R1和电阻R2相连,而该电阻R1和电阻R2相并联;该三极管Q1的发射极(E)与单晶片微处理器A的RST脚相连接,同时,该三极管Q1的发射极(E)与相互并联的电阻R3和电容C1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朝禧,未经黄朝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14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