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收式汽车空调无效
申请号: | 02202478.6 | 申请日: | 2002-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5222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7 |
发明(设计)人: | 叶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兆东方科技有限公司;叶肃;尹小华 |
主分类号: | B60H1/32 | 分类号: | B60H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5 北京市西城区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 汽车空调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空调。
目前,普通汽车采用压缩制冷,需带有压缩机,消耗大量汽油,结构复杂、不利于维修,另外,氟制冷剂对环境有很大影响,不利于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知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的吸收式汽车空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该空调由贮液罐(1)、热交换器(2)、发生器(3)、提升管(4)、精馏器(5)、蒸发器(6)、热交换器(7)和发生器(8)组成,其中:贮液罐(1)与液—液热交换器(2)相通,内有浓氨液,液—液热交换器(2)连接垂直设置的发生器(3),内带有提升管(4),发生器(3)连接精馏器(5),精馏器(5)上端通过毛细管连接蒸发器(6),下端通过发生器(8)连接贮液罐(1)和热交换器(2),蒸发器(6)底部通过热交换器(7)连通贮液罐(1)。
蒸发器(6)上带有翅片。
本实用新型采用吸收式制冷,直接消耗外部能量(如汽车尾气)形成制冷循环,它是利用充入系统中的双组分溶液在同一压力下具有不同沸腾温度,进行热力循环达到制冷目的,其中低沸腾的氨完成制冷功能,另一组的水完成吸收功能,为了制冷系统形成连续循环,还充入了第三种工质—氢气,起扩散剂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冷热直接相互转换,能量来源很广,如汽车尾气,由于无压缩机,不消耗其它能源,大大节约能源。
(2)省去现有汽车的压缩机,大大简化了结构,无需维护,制造成本大大降低。
(3)由于采用无氟制冷,减少了环境污染,利于环保。
(4)可演变成多种产品,作旅行、郊游制冷使用,便于携带,使用安全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在图1中:(1)贮液罐;(2)热交换器;(3)发生器;(4)提升管;(5)精馏器;(6)蒸发器;(7)热交换器;(8)发生器。
如图1:
来自贮液罐(1)的浓氨液,经液—液热交换器(2)换热后进入发生器中,发生器(3)中的氨液受到汽车尾气的加热产生气泡,提升管(4)位于发生器内部,由于热虹吸作用,带气泡的氨液自提升管上行,进入发生器的上部,气泡破裂,含有水蒸气、氨蒸汽的混合气体进入精馏器(5),并在气内分馏。由于氨蒸汽的冷凝温度低,故以气态进入冷凝器,而水蒸气的冷凝温度高,故凝成液滴,返回发生器。进入冷凝器的氨蒸汽在其内液化成液态氨。然后,液氨进入蒸发器(6),并与来自吸收器的氨气相遇,由于分压发生变化从而迅速蒸发扩散,吸收外界热量达到制冷目的。蒸发器中形成的氢氨混合气,经气—气热交换器(7)换热后,通过贮液罐上部的空间进入吸收器中。在吸收器的上部,来自发生器(8)的稀氨水溶液,由于液位差的作用而源源不断流入。这时,自下而上流动的氢氨混合气,与自上而下流入的稀氨水溶液相遇,在逆向流动中,氨气遂被吸收。稀氨水溶液吸收了氨气后浓度提高,变成氨液,流入贮液罐中,氨气则自吸收器上部引到蒸发器入口,如此形成循环往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兆东方科技有限公司;叶肃;尹小华,未经北京国兆东方科技有限公司;叶肃;尹小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24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