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热红外辐射采暖器无效
申请号: | 02203132.4 | 申请日: | 2002-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5301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08 |
发明(设计)人: | 马放;梁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放 |
主分类号: | F24D13/02 | 分类号: | F24D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丽岩,钱惠莲 |
地址: | 116011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 红外 辐射 采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采暖器。
背景技术
自然界热的传导方式主要有传导、对流、辐射三种。一般采暖方式如暖气、空调等都是通过对流和传导的方式加热环境的。但是同阳光所带来的感受不同。传统加热方式除了给我们带来温暖外,还带来了干燥和不舒适等副作用。现有的电暖气由外壳和电热元件组成,其缺点是:电热元件长时间通电后发热丝易断裂,使用寿命短。热量主要以对流方式传递,电热转换效率低,耗电量大。石英管式电暖气表面温度过高,存在不安全隐患。现有的电暖气只能作为临时设施,不能大面积施工作业,安装地点受到很多限制。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发热丝寿命短、电热转换效率低的问题,使其能够安全使用、大面积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电热红外辐射采暖器包括外壳和其内部的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电热元件是电热辐射管,电热辐射管内置有发热丝,发热丝周围填充经压缩和防潮处理后的绝热导热粉,电热辐射管上面覆有辐射嵌板,下面置于辐射板凹凸固定架上,辐射板凹凸固定架下面铺有保温层,电热辐射管的端部伸出引棒,并与电源连接,外壳包住侧面和底面,其上有散热孔。
上述辐射嵌板是涂镀辐射涂层的铝合金波纹型板。
上述电热辐射管的端部有支持架,上边有安放槽,其下有安装固定用的膨胀螺栓。
上述电热辐射管是低碳钢管或不锈钢管。
上述发热丝是铁铬铝合金丝或镍铬合金丝。
上述引出棒是铁质或不锈铁。
上述保温层是硅酸铝毡或岩棉保温层。
上述外壳上有出线孔。有益效果
电热红外线辐射采暖器是将电能直接转化成热能,并以红外辐射方式传热的高效电热器具。电热辐射涂层经特殊处理后,增强红外辐射发射率。具有传热快、无污染、体积小、重量轻、易安装、安全、供热效果显著等特点。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越性:1、无环境污染。不同于传统的采暖方式。电热红外辐射采暖器不产生任何废烟、废水、废气,系统运行无任何噪音,不会引起尘埃漂浮,使空气更洁净。2、增加室内可用空间。电热红外辐射采暖器安装于天棚或墙壁上,无暖气片、管道等附加设备,使用户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也为用户创造和谐美观的环境奠定了基础。同时还节省了大量用于锅炉房等建造的公共用地。3、阳光般的温暖。电热红外辐射采暖器模拟太阳温暖地球的原理,通过红外辐射方式给室内物体包括人体、地面、墙面加温,然后将热量均匀的传至整个房间,避免了传统加热方式带来的燥热、烘烤等不舒适感。电热红外线辐射采暖器采用同阳光相同的加热方式一辐射加热,使人感到如阳光般的自然感受。4、使用寿命长。电热红外辐射采暖器比通常各类电暖气使用寿命长1-2倍,无需维护,无噪音。无水暖采暖系统常常出现的跑、冒、滴、漏现象。5、安全可靠。电气强度、防触电保护等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其适用范围:
1.各类民用建筑及公共建筑:住宅、学校、办公室、商场、影剧院等;
2.门市房、商亭、楼梯间、走廊、大厅等强对流环境;
3.可与电热膜供暖系统配套使用:如顶层、冷山房间、厨房、卫生间;
4.各类工业建筑:如厂房、车库、仓库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外壳、2-电热辐射管、3-引出棒、4-辐射嵌板、5-辐射板凹凸固定架、6-保温层、7-温控器、8-接线台、9-散热孔、10-支持架、11-出线孔、12-墙壁、13-天棚、14-电热红外辐射采暖器。
具体实施方式
电热红外辐射采暖器包括外壳1和其内部的电热元件,其电热元件是电热辐射管2,电热辐射管内置有发热丝,发热丝周围填充经压缩和防潮处理的氧化(MgO)和两种添加剂组成的绝热导热粉,导热系数λ=2.08W/m.k,电热辐射管上面覆有辐射嵌板4,下面置于辐射板凹凸固定架5上,辐射板凹凸固定架下面铺有保温层6,电热辐射管的端部伸出引出棒3,并与接线台8连接,外壳包住侧面和底面,其两边上有散热孔9,外壳底板有出线孔11。电热红外辐射采暖器14可以安装于天棚13或墙壁12如图2所示,温控器7安装于墙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放,未经马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31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