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脊柱弹力人工关节系统无效
申请号: | 02203566.4 | 申请日: | 2002-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5296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08 |
发明(设计)人: | 谭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明生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A61B17/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脊柱 弹力 人工关节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修复人体脊柱失稳的经椎弓根复位内固定脊柱弹力人工关节系统。
目前,临床用于修复人体脊柱失稳的常用方法是脊柱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其优点是能有效地复位固定失稳的椎节,即刻解除临床症状。其缺点是脊柱融合节段失去活动功能,其相邻节段所承受的应力增加,从而加速相邻椎节的退变,引发新的脊柱病损和临床症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给骨科医师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既能有效地修复失稳脊柱的稳定性,又能保留脊柱融合节段活动功能的脊柱弹力人工关节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两条棒形弹簧及4---20枚椎弓根螺钉。详见附图及附图说明。下面以一种用于人体第四颈椎失稳症的脊柱弹力人工关节系统植入术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制作、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这种规格的脊柱弹力人工关节系统的组成部件如下:(1)棒形弹簧:选用直径1.2mm的医用钛合金丝冷卷制成一式两条棒形弹簧,棒形弹簧长30mm,直径4mm,其中部有效圈数9圈,总圈数27圈。(2)椎弓根螺钉:一式4支,长36mm,其前段24mm,直径3mm,制成松质骨螺钉式样,螺纹距1.5mm,深度0.3mm。后段9mm,直径9mm,钉粗细过渡区制成长3mm的斜坡状,钉的粗端开槽4.3×7.5mm,槽的近中心端为直径4.3mm的园弧形,开槽呈U形,该槽的近中心端为与棒形弹簧直径相适应的半园弧形,槽底制成粗糙面;螺钉后段外制成M9×1规格的普通螺纹。(3)椎弓根钉螺帽:制成厚度3.5mm,与M9×1规格的普通螺纹相适应的六角螺帽。(4)棒形弹簧内芯:用直径1.2mm的医用钛合金丝制成“L”形,其长段35mm,短段2mm;内芯的另一端8mm制成M1.5×0.5规格的普通螺纹。(5)内芯螺帽:制成厚度2.5mm,与M1.5×0.5规格的普通螺纹相适应的六角螺帽。
本实用新型具有经脊柱“三柱”复位内固定和重建脊柱多轴关节活动功能的特点。其工作原理如下:(1)通过使用带有羟基磷灰石及纳米技术涂层处理的椎弓根钉提供坚强的内固定基础。(2)棒形弹簧具有伸缩扭屈特性,既可限制脊椎在水平方向移动,稳定椎节,又可重建脊柱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功能,恢复脊柱的生理活动,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达到延缓或防止病变椎节及其相邻椎节进一步退变的目的。(3):棒形弹簧内芯可调节棒形弹簧弹性,以适应不同个体不同椎节的强度要求。
使用时,分别按现有技术将4支椎弓根螺钉置入C4、C5椎骨内。椎管成形和根管减压后,在脊柱左右各置一条棒形弹簧,并将棒形弹簧分别套入上下椎节螺钉的开槽内,然后再将螺帽拧紧,连接稳定失稳椎节。不必植骨融合,保留椎节的活动功能。然后,缝合切口,术毕。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装配图
图2·棒形弹簧和棒形弹簧内芯
图3·椎弓根螺钉
图中 1.椎弓根钉螺帽 2.棒形弹簧内芯 3.棒形弹簧4.椎弓根螺钉 5.形弹簧内芯及其横断面图 6.棒形弹簧及其横断面图 7.椎弓根螺钉及其粗端的横断面图 8.椎弓根螺钉纵剖图棒
在图1中,通过拧紧椎弓根钉的螺帽(1),使棒形弹簧及其内芯(2)(3)和椎弓根螺钉(4)固定为一体。
在图2中,棒形弹簧(6)的中心空间直径与棒形弹簧内芯(5)的直径相适应,可将棒形弹簧内芯(5)放入棒形弹簧(6)内。
在图3中,椎弓根螺钉纵剖图(8)椎弓根螺钉粗端的横断面图(7)显示出棒形弹簧(6)与椎弓根螺钉(8)连接的U形口。
本实用新型除适用于本案例病人外,还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人体颈、胸、腰和骶椎失稳症的减压,复位及关节突关节功能重建术。其椎弓根螺钉,棒形弹簧和棒形弹簧内芯的长度、直径和螺钉多少可根据脊柱所需重建的节段而定,制成各种不同规格的脊柱弹力人工关节假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以下优点:
1·零部件少,制做工艺简单。
2·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只需拧紧螺帽,既可完成失稳脊柱的功能重建。
3·既能有效地修复失稳脊柱的稳定性,又能保留脊柱融合节段的活动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明生,未经谭明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35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用炊事水暖燃煤气化炉
- 下一篇:无碰撞楼宇对讲门电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