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电谐波电机无效
申请号: | 02205521.5 | 申请日: | 2002-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5257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1 |
发明(设计)人: | 辛洪兵;郑伟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辛洪兵;郑伟智 |
主分类号: | H02N2/10 | 分类号: | H02N2/10;H02N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佩兰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电 谐波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电谐波电机,它基于谐波传动原理,通过压电驱动器的伸缩变形,产生低速旋转输出的电机。
背景技术
作为原动装置,目前电磁式电机应用非常广泛,其技术也已基本趋于成熟。但在大部分应用场合均是与减速器相结合而得到低速输出,所以结构复杂,体积较大,随着微纳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开发出各种压电超声电机,它是利用压电体振动产生行波,依靠摩擦进行传动,不能输出很大的驱动力矩。并且,随着载荷的增大,在施加相同的电压下,压电体振幅会变小,使驱动变得困难。虽然电磁式谐波电机也是基于谐波传动原理而直接得到低速旋转输出,但其承载能力较低,效率不高,而且本身是利用磁场来传递运动,所以容易受到强磁场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电谐波电机,该电机可以直接获得低转速输出,而且结构简单,体积小,承载能力及效率均较高,并且因为采用压电驱动器驱动,所以还可避免受到强磁场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这种压电谐波电机,它包括:柔轮、刚轮、压电波发生器,所述的压电波发生器包括:压电驱动器、与压电驱动器连接的三级放大的位移放大器,它们为铰链连接,一级为三角形放大,二级为杠杆放大,三级为压曲放大,位移放大器的个数为2kn个,n为波数,k为≥2的整数,且沿圈周方向均布,压电波发生器与柔轮接触,柔轮与刚轮啮合。
本实用新型中,利用了谐波齿轮传动的传动原理,无论波发生器部件旋转与否,只要使柔轮产生周期性的弹性变形,通过柔轮与刚轮的啮合便可获得低速输出,因此,应用这种传动中的柔轮的波动变形原理,赋予了谐波传动新的性能,即基于同一的挠性构件的波动变形原理的无减速器型低速原动机(谐波电机)的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谐波传动基本原理简图
图2为具有内置压电式波发生器的压电谐波电机剖面图
图3为图2中弹性铰链位移放大机构简图
图4为铰链连接位移放大机构简图
图5为压电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机的控制框图
图7为压电波发生器按凸轮轮廓进行变形时各组压电驱动器变形相序图
图8为压电波发生器按双滚轮或双圆盘式波发生器形式进行变形时,各组压电驱动器变形相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谐波传动原理是建立在薄壳弹性变形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型传动,根据弹性壳体理论,当柔轮在波发生器作用下产生变形时,柔轮上任一点产生径向位移w(相当图1的横向位移)的同时必将伴随着切向位移v(相当图1的纵向位移)。通过图1所示的特殊机构可以看出,当一个不可伸长的柔性带承受力F1和F2作用,在平衡位置时,柔性带将在F1的方向产生一个横向位移w,在F2的相反方向产生一个纵向位移v。由此可明显看出纵向位移v是横向位移w通过柔性带的变形而形成的。此种原理的实质在于,当柔轮作为圆环发生连续的波动变形时,将使柔轮上的所有点都具有圆周速度和径向速度。
如图2所示,谐波电机包括刚轮5、柔轮6及压电波发生器,其中,压电波发生器由四组位移发生器1、2、3、4等组成,间隔45°沿圆周方向均布。其中位移发生器由位移放大器7和压电驱动器8组合而成。波发生器中心开有用于固定安装的圆孔。压电驱动器按照一定相序周期性伸缩变形,变形经位移放大器7进行位移放大后,使柔轮6产生周期性变形,通过柔轮6和固定的刚轮5的啮合作用,使装置产生低速旋转输出,如果柔轮6固定,则刚轮5输出,如果是刚轮5固定,则为柔轮6输出。
如图5所示,压电驱动器8采用压电陶瓷片,呈层叠式结构,各层压电陶瓷片11并联连接,彼此之间有胶层绝缘,因为压电陶瓷为脆性材料,所以在压电驱动器顶部安有保护金属片9,压电陶瓷外围覆有绝缘胶层10,进行绝缘。
如图3、图4所示,在安装由压电陶瓷片组成的压电驱动器时(为了消除间隙和磨擦,保证机构的精密性和灵敏性,采用弹性铰链来代替传统的铰链结构),其上方,侧面以及下方均有弹性铰链,它们组成三级放大机构,即第一级为三角形放大13;第二级为杠杆放大14;第三级为压曲构件12,可以放大机构最后一级采用了压曲构件12进行放大,使波发生器能够改善柔轮应力状况及增加啮合齿数;放大机构各尺寸能保证足够的放大倍数外,压电构件12还应有合适的曲率半径R12,R12≤Rmin,Rmin是变形后柔轮内径或抗弯环内径的最小曲率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辛洪兵;郑伟智,未经辛洪兵;郑伟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55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