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座垫无效
申请号: | 02206057.X | 申请日: | 2002-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5335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9 |
发明(设计)人: | 魏文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文珍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黎光,张占榜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座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使用于笔记本电脑的散热座垫。
背景技术
一般笔记本电脑内部虽然装设有散热装置,然而主要是利用散热风扇借以吹送,并将电子元件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驱散,再由出风口送出,以达到散热的功效。
此种散热装置设计不良,因其散热风扇设在电脑内部,运作时热风在电脑内来回吹送,容易产生滞留层,不易排散到远处,徒消耗风扇功率,未能有效增进散热的功能,更是散热装置发生故障的一大原因。同时,由于大多数电子元件,例如电脑中央处理器(CPU)、硬盘(HDD)、光盘机(DVD)、电子IC、以至电池等,甚至于风扇本身,在运作时都会产生高温,尤其是速度要求愈来愈快的CPU,若未能适时将其产生的高温有效地导散出,轻则使电脑死机,严重则将造成CPU等过热烧毁、电脑故障。为了解决此一问题,有业者提出一种散热垫结构,该结构主要是设有一垫体,在该垫体内设置三个散热风扇,当笔记本电脑置放于垫体上操作时,可以促使电脑底部所产生的热源加速吹拂散发。使用此种风扇散热垫固然可以增加散热效率,但是风扇在运转时不仅会产生噪音,且风扇不但增加耗电量,更需要装置电源线又需搭配符合不同电源规格的插头,亦造成不便。因此,如何能简便有效增进笔记本电脑的散热功效即为业界所困扰而亟思改善。
有鉴于已知散热装置的结构设计上的缺点与不便,本创作人在经过不断的研究各种解决的方法并改进后,终于创作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提供一种散热座垫,以解决使其提高各种笔记本电脑散热功效的技术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散热座垫,其特征是,主要包括:
一散热基座,在面板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面板上设有向下打凹形成多个扣孔,在前、后两端各设有向下倾斜角度的前插片、后插片,在两侧设置有侧架,该侧架呈前高后低,其散热基座与桌面间形成一散热流通空间;
一前座板,是一长板座体,其顶面设有倾斜角度的供前插片插套组合的前座插槽,其后侧开设有供扣片套嵌扣钩以固定热管的剖沟;
一后座板,是一长板座体,其顶面设有倾斜角度的供后插片插套组合的后座插槽;
两热管,该热管经打扁处理后利用导热贴纸贴附于散热基座的面板底面;
两定位夹,在内面设有压抵部,该压抵部抵住热管,该定位夹两侧边对应于扣孔设有扣钩与扣孔勾扣固定;
两扣片,是设为U形体,其顶面分别延伸形成上挡片与下挡片,其两侧边向外延设有倒钩;
该前座板在剖沟垂直面上下开设供倒钩反扣的凹槽;
该前座板的前座插槽与剖沟之间设有一缺角,该缺角形成热管的容置空间;
该散热基座可与前座板及后座板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所设散热基座的面板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以增加笔记本电脑底部的自热对流,并设置热管贴附于散热基座的面板下,使热能得以均匀扩散,同时将热能传导至散热基座周边而迅速散发,达到最佳散热作用,并能有效降低电脑内部电子元件的温度,确实解决电脑组件过热问题,使之更加稳定,同时也可延长其使用寿命;又本实用新型不使用任何能源,亦无需使用电源而无规格问题,因此,可泛用于各种笔记本电脑,况且,其组合设计为扣合方式,极便利于组装,从而解决了使其提高各种笔记本电脑散热功效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尤其适用于笔记本电脑,由在散热基座上设置散热孔和热管形成散热及导热作用,令热源可迅速散发而能有效降温,其优点如下:
1.能有效降低笔记本电脑内部温度,使之运作更加稳定;
2.能有效降低电脑发热电子元件的温度,达到最佳散热效果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3.提供一种不须使用能源,而可有效增进散热功效的散热座垫;
4.能提供一种不须使用电源线,亦无规格问题,而可适用于所有笔记本电脑;
5.提供一种可简易组合的散热座垫,由扣合方式即可快速完成组装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文珍,未经魏文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60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