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音效的高尔夫球杆头无效
申请号: | 02206071.5 | 申请日: | 2002-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5306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15 |
发明(设计)人: | 曾文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田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曾文正 |
主分类号: | A63B53/04 | 分类号: | A63B53/04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培坤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音效 高尔夫球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娱乐活动领域体育锻炼用器材中的高尔夫球杆头,特别是涉及一种在其击球面背面的后方设有一组配音装置,仅需改变该配音装置的组成物即可因共振而产生出不同声音效果的具有音效的高尔夫球杆头。
背景技术
高尔夫球向来被视为西方绅士的休闲活动,目前此一运动在国内亦日渐风行,追朔其历史是源于苏格兰牧羊人放牧时在草园上玩的一种球戏。
高尔夫球杆的杆头是区分为木杆头、铁杆头、劈起杆头、砂坑杆头以及推杆头等多种型式,一般来说木杆头的杆身长度较长,主要用于开球或长距离打击,铁杆头、劈起杆头以及砂坑杆头则用于选择击球飞行弹道角度的用途,推杆则专用于果岭上推球入洞。
目前现有习用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在击中高尔夫球体时,会因其打击冲力让球体与打击面板接触撞击而产生习用声响,为了改善其扩大此击球产生的声响,于是发展出另一种高尔夫球杆杆头,此种杆头是在其底部切割一条细缝穿通杆头的厚度与杆头内部相通且固定有簧片,因此在挥杆击球后,击球的打击力造成杆头的振动使簧片振动,而造成共振,产生扩大的清脆响声,但此种改良式高尔夫球杆的杆头,同一杆头形状仅能产生一种音响效果,若要产生其它声响,则需开发其它不同形状的杆头本体才能达到此一效果,故存在有要开发多种形状的球头本体而需要高昂的模具费用的缺陷,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高尔夫球杆头仍存在有缺陷,而丞待加以进一步改进。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高尔夫球杆头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高尔夫球杆头存在的缺陷,予以重新改良设计,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具有音效的高尔夫球杆头,使其在高尔夫球杆头的击球面背面的后方设有一配音板,该配音板设有数个凸出体,且上述的配音板形成设有数个螺座,该螺座内部形成设有螺孔,该凸出体贯穿螺孔,与打击面板形成一适当的间隙,击球时,除了弹性球体与打击面板接触撞击而产生习用的声响外,另,其打击面板也因受压而变形,撞击在凸出体上产生声响,二者共振结果可产生效果优越的声响,因此仅需改变其配音装置即可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而可藉由内部配音装置的结构改变,使同一球头形状可产生不同的音响,从而可减少开发多种形状球头本体所需的模具费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音效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球头是由一上盖体、一底座及封合于侧面的打击面板所组成,在球头内部设有一配音座,该配音座为呈突出的设置于上盖体相对于球杆连接面的另面,该配音座侧面设有一凸起的配音板,该配音板上设有一个或数个凸出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具有音效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所述的配音板形成设有数个螺座,该螺座内部形成设有可让为螺柱状的凸出体贯穿结合的螺孔。
前述的具有音效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所述的配音板的后方设有一可将其封合的后配音板。
前述的具有音效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所述的凸出体与螺座间为可用焊接方式定位结构。
前述的具有音效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所述的配音座、打击面板及底座体为可利用焊接结构方式与上盖体相连接。该配音座与上盖亦可一体成型。
前述的具有音效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所述的配音座与配音板的形状、材质、大小及厚度,可以设计改变,可设计改变为相互匹配调整音响效果的结构,而可调整其音响效果。
前述的具有音效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所述的螺座与螺孔的材质与孔道大小,可以设计改变,可设计改变为相互匹配调整音响效果的结构,而可调整其音响效果。
前述的具有音效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所述的凸出体形状、大小及材质,可以设计改变,可设计改变为相互匹配调整音响效果的结构,而可调整其音响效果。
前述的具有音效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所述的内部的凸出体与螺座间及其配音座、打击面板及底座体与上盖体之间注入设有适量的不干胶,而可沾附杆头内焊接过程中所产生的金属碎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田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曾文正,未经大田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曾文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60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