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流吸附湿式除尘器无效
申请号: | 02206830.9 | 申请日: | 2002-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5329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东;李繁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卫东;李繁云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乌海市知新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石玉忠 |
地址: | 016000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烟气除尘设备,涉及一种旋流吸附湿式除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湿式除尘设备一般是水雾喷淋或水幕过滤方式,因烟气与水雾交叉重叠过程短,接触面积小,除尘效果受到影响。也有叶轮旋转式除尘设备,只适于在小型烟囱上使用,对大中型窑炉除尘不易实施,普通除尘设备脱硫能力差。
技术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尘效果好,脱硫能力强,使用范围广的烟气除尘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除尘器由除尘塔、气水分离塔和连接烟道组成双塔连桥形式。除尘塔由塔体、塔芯、进烟口、旋流座、水雾喷头、吸附床和旋流除尘板等组成。气水分离塔由塔体、旋流除尘板、出口烟道及引风机组成。旋流座位于除尘塔底部,由旋流环、旋流渐缩口、旋流口喷头和旋流腔组成,旋流环与进烟口相通;水雾喷头安装在塔芯上;吸附床由吸附材料制作成空心圆柱形下部呈倒漏斗状,并固定在塔体壁上;旋流板由多片倾斜叶片板和雾化喷头组成,并固定在塔体上。出口烟道插入气水分离塔塔顶,并接入引风机,气水分离塔内设旋流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除尘塔内烟气呈旋流状上升,延长了在塔内流动的路径和时间,并产生离心力,带水烟气在塔内互相作用,大大提高了被雾水捕捉的机会;吸附床对微尘和气态硫化物有吸附作用,除尘和脱硫作用显著;旋转除尘板加剧了烟气颗粒间的碰撞及在水雾中的聚合;多级水雾喷头、吸附床、旋流板的交叉重叠作用产生了优异的除尘、脱硫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旋流吸附湿式除尘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除尘塔旋流座结构示意图。
1为除尘塔,2为除尘塔塔芯,3为连通烟道,4为气水分离塔,5为出口烟道,6为进烟口,7为除尘器入口喷头,8为旋流环,9为旋流渐缩口,10为旋流腔,11为水雾喷头,12为吸附床,13为旋流板,14为旋流板喷头,15为引风机,16为旋流渐缩口喷头,17为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如下:
附图1的除尘塔为两级吸附旋流板型旋流吸附湿式除尘器。
本实用新型由除尘塔1、气水分离塔4和连通烟道3组成双塔连桥形式。
除尘塔1由塔体、塔芯2、进烟口6、旋流座、水雾喷头11、吸附床12和旋流板13组成。气水分离塔4由塔体、旋流板13、出口烟道5及引风机15组成。
旋流座位于除尘塔底部,由旋流环8、三角形旋流渐缩口9、旋流渐缩口喷头16、旋流腔10组成,旋流环8与进烟口6相通;水雾喷头11安装在塔芯2上;吸附床12由吸附材料制作成空心圆柱形下部呈倒漏斗状,并固定在塔体壁上;旋流板13由多片倾斜叶片板和旋流板喷头14组成,并固定在塔体上。旋流座下部设排污口17。
出口烟道5插入气水分离塔4塔顶,并接入引风机15,分离塔内设旋流板13。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
在引风机15的作用下,烟气经除尘器入口喷头7喷淋后,由进烟口6进入除尘塔1底部旋流座,经旋流环8、各旋流渐缩口9进入旋流腔10,并在各旋流渐缩口经过渐缩口喷头16的喷淋,形成的烟雾气旋在塔体内旋转上升;首先经过水雾喷头11喷出的水雾层除尘,部分固体颗粒受潮下降,并在离心力作用下被塔壁的水膜除去。上升烟气经吸附床12,微尘及气体硫化物被吸附减少;上升烟气经旋流板13加强旋转,并继续被旋流板喷头14喷出的水雾喷淋除尘。
经过一级喷淋、吸附及旋流板除尘后的烟气继续上升,经二级喷淋、吸附及旋流板除尘脱硫,经连通烟道3进入气水分离塔4。含尘污水落入塔底由排污口17排出塔外。
在引风机15的作用下,烟气在分离塔内由上向下穿过旋流板13叶片加剧旋转,并由旋流板喷头14继续喷淋除尘,除尘后的净化烟气经出口烟道5和引风机15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卫东;李繁云,未经刘卫东;李繁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68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体结构卡子型无钉包装箱
- 下一篇:药效人体腔道支撑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