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插秧器无效
申请号: | 02206958.5 | 申请日: | 2002-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5218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来迪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来迪民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俞润体 |
地址: | 31125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插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插秧器,适用于水田插秧。
背景技术
千百年来,广大农民都是弯腰屈膝,面向水田背朝天来从事水稻的插秧劳作,十分辛苦。现有的各种各样插秧机械,部分地减轻了劳动强度,但在解决伤秧、漏秧、飘秧和匀秧等问题,和面对散小田块时显得无能为力。中国专利CN2236214公开了“一种插秧器”,它以加长臂、活动夹杆和手背靠架组成,试图通过对手臂的机械延长达到人不弯腰而完成插秧目的。它虽然能适应散小田块,也保留了半手工分秧,但该插秧器延长部分有限(超过后左手秧苗无法夹入),插秧时还得弯腰(只是少弯一点),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手工分秧,轻便实用,完全免除弯腰的人工插秧器。
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插秧器,其特征在于有一根上部有扶持件的直立架,立架下方有绞接点,点上铰接有夹秧杆和插秧杆组成的秧夹,两杆上有调节螺丝(可以调节张开度),夹秧杆上连接有控制秧夹起落的操作杆。所述的夹秧杆与操作杆的连接,可以是铰链的直接连接,以使操作杆和秧夹起落连动,实现完全的手工分秧,提高秧苗的均匀度;也可以是操作杆和插秧杆之间绞接有连杆的连接,但操作杆需要铰接于直立架的上铰接点,使操作杆和秧夹相向而动;该双铰链结构操作相对稳定。所述的秧夹,可以是单夹式——夹秧杆的头部有上下开合的夹嘴,插秧杆的头部有与夹嘴配合的夹槽,分好的秧苗放入即随操作杆连动而被夹嘴夹住,然后一起插入稻田;拉动操作杆秧夹提起,夹嘴先张开将秧苗释放,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带秧问题。也可以是排夹式——在夹秧杆头部设有上连片,其上有两个以上间距相等的夹嘴,另在插秧杆头部设有下连片,其上有与夹嘴对应的夹槽,此排式秧夹可以大大提高插秧速度和匀整度。在直立架上设滑轨,在插秧杆上设相配合的缝隙可调的滑孔,是为了稳定秧夹起落。而为了控制操作杆的推拉行程,可以在滑轨上设定位块(两端设两块),也可以在操作杆上设一挡块,同时在滑轨尾端也设一定位块。所述的扶持件可以是以手握的握圈,或是托住小手臂使之更稳定和省力的托(或两者的结合),或依靠挂架靠在身体上。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适应性强,能方便地调整直立架入田深度、操作高度、苗入土角度、秧夹张开度和滑轨夹紧度,是一种轻巧实用,能完全免除弯腰的插秧农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是图1挂架的A向示意图;
图3是图1秧夹的B向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示意图;
图5是图4握圈的C向示意图;
图6是图4滑轨部件的D向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3排式秧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挂架式。见图1,本例人工插秧器有一根直立架1,上部的扶持件是挂架2,它由叉形2-3,两个弯钩2-4和调节螺丝2-5组成,见图2。立架1下方有绞接点,点上铰接有夹秧杆6和插秧杆4组成的秧夹,两杆上有调节螺丝7,操作杆3有手柄3-1,与夹秧杆的连接通过铰链实现。夹秧杆6头部有夹嘴6-1,夹嘴要求有一定的弹性,本例用钢丝制作成三角形;插秧杆4头部有横截面成“L”形的夹槽4-1,以便于秧苗落入和释放,见图3。为了增加操作杆3的拉力,可以在直立架和夹秧杆之间设拉簧10。插秧杆设计有角度,数值范围视秧苗入田的要求而定。
实施例2——握圈式。见图4,本例人工插秧器有一根直立架1,上部的扶持件是由横截面为“L”形的手背靠2-1和握带2-2组成的握圈,它可以让左手靠在“L”形底部,在长时间劳作中比较舒适,见图5。秧夹部分同例1,不同的是操作杆3和夹秧杆4之间绞接有连杆5,操作杆3铰接于直立架1的上铰接点。直立架1上滑轨8(两端有定位块8-1和8-2)成弧形,穿过插秧杆4和夹板4-2组成的滑缝;插秧杆4有调节螺丝4-3穿过夹板,可以调节缝隙的紧张度,见图6。
在直立架下附设一段高度可以调节的短杆9,即可以调整插秧器入田泥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来迪民,未经来迪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69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盘闸
- 下一篇:带纳米芯体的微型热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