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排水器无效
申请号: | 02207927.0 | 申请日: | 2002-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5324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启峰 |
主分类号: | F24F13/22 | 分类号: | F24F13/2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学东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排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排水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自动将冷气机的冷却水排出同时具有节省电力及组装方便等功能的自动排水器。
【背景技术】
冷气机在运转过程中会排放出冷却水,为将冷却水自动引导出室外,且使排水的过程不产生噪音,有人发明了一种“静音型冷气自动排水器”。如图1所示,自动排水器1包括一可容置冷气机2冷却水20的储水11、一可封闭储水槽11顶面的基座12、一引导冷却水20的出水管13、一设置在基座12上的抽水马达14,以及一固定在基座12上并与抽水马达14连接的驱动装置15。驱动装置15有一可控制抽水马达14的微动开关151、一可启闭微动开关151的触动杆152,以及一安装在触动杆152底端并伸置于储水槽11内的浮球153。抽水马达14下方设有一汲水叶141。出水管13的下段133上连接有一释压元件16,释压元件16有一管体161,管体161的顶端及底端分别设有一进口162及出口163,且在管体161的顶面还设有一气孔164。
如图1所示,当冷气机2运转时,冷却水20通过排水管13流入自动排水器1的储水槽11内,当储水槽11内的冷却水20达到一定水位时,就可使驱动装置15的浮球153带动触动杆152上升直至抵触微动开关151时就启动抽水马达14运转。抽水马达14的汲水叶141汲取冷却水20,再导引至出水管13内。由于释压元件16的管体161内径大于出水管13的内径,而进口162的水量等于出口163的水量,就可使流进管体161内的冷却水20形成屯积现象而不会充满整个管体161,管体161上的气孔164使管体161内与外界空气相连通。释压元件16高于储水槽11的设定液面,使得出水管13不会产生抽吸空气与水混合的响声。
然而,该自动排水器1仍存在有以下不足之处:1.用电量较高:
由于自动排水器1排放冷却水20时,抽水马达14必须保持长时间运转,方可持续将冷却水20排出室外,因而会影响抽水马达14的使用寿命且耗废电能。2.组装较为不便:
由于自动排水器1的释压元件16必需设在高于储水槽11的设定液面上,以避免出水管13内的冷却水20产生虹吸现象,从而达到防止噪音的目的,所以,当组装该释压元件16时,必须将其安装在高于储水槽位置处,因而会造成组装上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节省电力、组装便利等功能的自动排水器。
本实用新型自动排水器,包括一可容置冷却水的储水槽、一伸置于储水槽中而可将冷却水引出的出水管,一设置在储水槽上的抽水马达,以及一设置在储水槽上可控制抽水马达的驱动装置。出水管上连接一释压元件。特别是出水管上连接一控制冷却水流通的电磁阀,当冷却水达到一定的液位时先触动电磁阀开启,当冷却水再高达到另一液位后,续触动抽水马达进行抽水,使冷却水经由出水管排出。当冷却水位下降时,抽水马达就停止运转,此时,因出水管中已充满冷却水不需再通过抽水马达抽水而是通过出水管中的虹吸现象达到持续抽引冷却水的目的。显然这种排水方式可节省电力。此外,出水管位于释压元件的上方位置处有一连续弯折部,连续弯折部的高度低于储水槽的高度,使得释压元件无须设在储水槽以上的高度,就可达到防止噪音的目的。另外,弯折部的高度低于储水槽也便于自动排水器的组装。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水器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所示是现有“静音型冷气自动排水器”的使用状态剖视图。
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视图,同时说明触动杆上升并驱动电磁阀开启出水管。
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视图,说明驱动装置的浮球带动触动杆上升并抵触微动开关,而启动抽水马达运转的状态。
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视图,说明触动杆下降并驱动电磁阀封闭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启峰,未经陈启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79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