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线器与通讯模块的连结构造无效
申请号: | 02208116.X | 申请日: | 2002-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5334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9 |
发明(设计)人: | 黄隆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6 | 分类号: | G02B6/36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红,楼仙英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线器 通讯 模块 连结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线器的构造,特别是指集线器与其中的通讯模块的连结构造。
背景技术
在星状拓扑的局域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大多是使用双绞线作为信息的传输线路,而集线器(Hub)则是扮演着每部计算机与服务器连接,或是重新建立讯号的设备。已知的集线器不论是使用RJ-45连接器规格的通讯模块,或者是使用光电收发组件的光通讯模块,大多具有数个由通讯模块所组构而成的连接端口。
现有的光通讯模块与集线器的组合采用可装卸式的设计结构,如图书1所示的就是一种已知的光通讯模块的设计,这种光通讯模块在从集线器中取出时,使用者必需推压光通讯模块前端上方的滑动件10,才能解除光通讯模块与集线器之间的结合状态,但是这种滑动件10在经由往前推送之后,不具有回复至原来卡合位置的能力,这种设计容易造成再次将此光通讯模块推入集线器的连接端口时,致使滑动件10无法与集线器的连接端口正确的卡合。
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已知光通讯模块之滑动件10是被设计于光通讯模块的侧面靠近前端的位置,它并未延伸出光通讯模块的前端,若是集线器之光通讯模块的排列方式是以成对的排列成两列,而每一对光通讯模块又是上下相反(或称为背对背式排列)的被推入集线器,则这种设计的滑动件将无法使用。反之,若是增加任一对光通讯模块彼此之间的间隙,虽然可以解决上述滑动件的使用问题,但是却会增加集线器的体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进通讯模块与集线器的连结构造,提供一种易于装卸集线器与通讯模块的连结构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线器与通讯模块的连结构造,包括:集线器和一通讯连接组件的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可所述集线器连接端口内移动并组装于所述连接端口,其特点在于:
一阻挡件,配置在集线器的连接端口,其一端固定于集线器,另一自由端朝向通讯模块的方向斜向地延伸;
一卡件,设置在所述通讯模块之上,所述卡件可与所述自由端接触阻挡所述通讯模块移动;以及
一释放件,设置在所述通讯模块的外侧或者与所述通讯模块相连,所述释放件在一作用位置与非作用位置之间移动,该释放件具有一突出于所述通讯模块之一端的施力端,所述释放件常态维持于所述非作用位置,位于作用位置的所述释放件可将所述阻挡件的自由端分离所述卡件。
上述的集线器与通讯模块的连结构造,其特点在于:所述释放件具有将所述释放件常态维持在所述非作用位置的一对翼部。
上述的集线器与通讯模块的连结构造,其特点在于:所述对翼部的末端沿着其滑动面朝向所述通讯模块插入连接端口的反方向斜向延伸,所述对翼部的末端耦合于所述通讯模块之表面的一缺口。
上述的集线器与通讯模块的连结构造,其特点在于:所述释放件在面向所述阻挡件的一侧具有一与所述自由端接触的斜面。
上述的集线器与通讯模块的连结构造,其特点在于:所述阻挡件为一种一端固定于集线器,另一端可自由运动的金属弹性片。
上述的集线器与通讯模块的连结构造,其特点在于:所述阻挡件的自由端更具有一孔洞,所述孔洞可与所述卡件卡合。
上述的集线器与通讯模块的连结构造,其特点在于:所述卡件在面向该阻挡件的一侧表面具有一斜面。
上述的集线器与通讯模块的连结构造,其特点在于:所述释放件设置在所述通讯模块之表面的一沟槽,并可沿所述沟槽滑动。
上述的集线器与通讯模块的连结构造,其特点在于:所述沟槽更具有一上盖。
通过重新设计一释放件配置于通讯模块,且采有滑动式的设计,由于它具有一突出于通讯模块之一端的施力端,当通讯模块插入集线器之连接端口位置时,施力端仍可延伸至集线器的正面,使用者只需要从集线器的正面推挤这个释放件,就能轻易的将通讯模块从集线器卸下。
此外,该释放件也可采用杠杆式的设计结构,它具有一外露于通讯模块之前端的施力端,使用者通过压下这个施力端的方式即可连动一设于通讯模块之内的活动卡件,进而将活动卡件推离与集线器的卡合位置,以便将通讯模块拆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缩小集线器的体积。由于释放件的操作位置不再位于通讯模块的侧面,对于光通讯模块的排列方式采取成对排列成两列的集线器而言,就能将每一对光通讯模块以上下相反(或称为背对背式排列)的方式安装入集线器,不但达到缩小体积的功效,也不影响通讯模块的装卸。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光通讯模块的构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81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