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置物袋的袋壁构造无效
申请号: | 02208154.2 | 申请日: | 200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5372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美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其利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C13/04 | 分类号: | A45C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戴元毅 |
地址: | 香港***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置物袋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包类物品,特别是关于一种置物袋。
技术背景
许多手提或肩背的置物袋都采用软质片状材料构成其全部或一部分袋壁。以软质片状材料作为袋壁具有成品轻便舒适、加工方便、模具费用低且造型容易变化等优点,因此今日大多数为了随身携带小型物品所用的手提袋及背包均采用此种设计。这些软质片状材料一般包括纺织布料、软质合成树脂片或此两者的组合以及皮料等。
若是置物袋中容纳了较脆弱易破裂变形或易因受震而损坏的脆弱物品,仅以上述的各种软质片状材料构成的袋壁可能便不足以发挥保护作用。为了因应这种需求,缓冲材料被用来置入袋内靠近袋壁之处或被包夹在袋壁的两层软质薄片材料之间。
而当缓冲材料被独立置于袋内置物空间中,在使用上及感觉上均显得累赘,造成袋内空间不够俐落宽松。另外在缓冲材料被包夹在两层软质薄片材料之间而形成袋壁一部分的情况下,当该部分袋壁受力而扭曲时,由于软质薄片材料与缓冲材料受力时的变形表现不同,表面的软质薄片容易产生皱褶,将破坏袋壁表面的美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整合了缓冲材料的置物袋的袋壁构造,该袋壁构造在受力而扭曲时不容易产生不美观的形状,并且其最外层不容易产生皱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合了缓冲材料的置物袋的袋壁构造,该袋壁构造具有透气的效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合了缓冲材料的置物袋的袋壁构造,该袋壁构造具有部分透视的效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合了缓冲材料的置物袋的袋壁构造,该袋壁构造的制造成本低廉且工时较短。
本实用新型的目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置物袋的袋壁构造,用以形成置物袋部分表面,包括有一网状层与一缓冲层;该网状层是设于置物袋朝外的一表面上,该缓冲层是紧邻接于该网状层朝向袋内的一面;其特征在于:该网状层具有许多肉眼可见的网眼;该缓冲层具有许多穿透孔。
以及:
进一步包括有一强化层设于该缓冲层朝向袋内的一侧;
该缓冲层是由软质发泡材料所构成;
该网状层与该缓冲层是黏合在一起;
该袋壁构造是藉由该网状层的部分周边与置物袋的其他部分相结合;
在该强化层与该缓冲层之间另设有以利空气在该两者之间流动的分隔物。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袋壁构造包括一网状层与一缓冲层,该网状层系设于置物袋朝外的一表面上,该缓冲层系紧紧邻接于该网状层朝向袋内的一面;且该网状层具有许多肉眼可见的网眼;该缓冲层具有许多穿透孔。
在缓冲层上开设有许多穿透孔的主要有益效果是缓冲层变得较易弯曲。当紧邻于袋壁构造的袋内物品与袋壁构造的接触面较袋壁构造为小时,袋壁构造会被扭曲而形成起伏,这时由于缓冲层上的许多穿透孔可在水平方向拉伸与压缩,使得扭曲形成的凸起范围较小且平顺,且远离于该凸起处的缓冲层较容易保持原来(平坦)的形状。若是采用没有穿透孔的缓冲层,由凸起处形成的扭曲将向较远处延伸,并且整片缓冲层将形成不规则的扭曲,对外观的影响较大。
采用具有网眼的网状层的有益效果之一在于提供了一个由较软质发泡材料所形成的缓冲层更为美观的表面,其次是能帮助将缓冲层与袋身的其他部分接合固定。网状层由于具有高密度的网眼,根据与上述穿透孔可在水平方向拉伸与压缩相同的原理,网状层在受力而扭曲时,较不容易产生皱褶。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袋壁构造的立体剖视图。
图2 本实用新型袋壁构造的表面放大图。
图3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
图4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
图5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
图6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
图7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
图8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2与图3,本实用新型的袋壁构造80依序包括一网状层10、一缓冲层20及一强化层30。网状层10位于袋身90的外部表面,强化层30则位于袋身的内部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其利国际有限公司,未经其利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81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