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油滤清器的滤芯无效
申请号: | 02209357.5 | 申请日: | 200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5289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01 |
发明(设计)人: | 靳晓刚;靳晓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靳晓刚 |
主分类号: | F01M11/03 | 分类号: | F01M1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天律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 |
地址: | 10002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油 滤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机油滤清器的滤芯。
背景技术
由于大多机动车辆必须使用机油滤清器,而滤清器中的滤芯又是决定其性能的重要因素。现有常用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在润滑油过滤器精度达到5nm以上时,往往会破坏润滑油原有的清净剂、无灰分散剂、抗磨剂等有效成份的组份。此外,现有技术制造的滤芯,大多不可以将润滑油中悬浮着的油泥颗粒过滤掉,无法恢复其原有的颜色和弹性,并阻碍胶联树酯的生成,防止其老化和变质。因此,现有的滤芯往往会影响机油的再生,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变短,导致发动机润滑故障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较好吸附性和过滤性的机油滤清器滤芯,经其过滤的润滑油再生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包括滤筒,其特点在于:所述滤筒为由多层絮片状涤纶纤维缠绕而成的空心柱体,在所述絮片状涤纶纤维过滤层中分布有20-800g的吸附颗粒。
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吸附颗粒为经有机絮凝剂和润滑油添加剂浸泡的硅胶和沸石。
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涤纶纤维絮片为80-220g/m2。
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吸附颗粒的直径:0.5-1.0mm。
0.5-1.0mm。
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絮片状涤纶纤维层的分层密度与所述空心柱体的半径成反比。
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絮片状涤纶纤维层的分层密度随所述空心柱体的半径均匀变化。
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絮片状涤纶纤维层的过滤间隙随所述空心柱体的半径而变化,其内侧过滤间隙较小,外侧过滤间隙较大。
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滤筒的外直径与内直径之差≥30mm。
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空心柱体是一整条絮片状涤纶纤维连续变压缠绕而成的。
由于沸石经加热活化后,用接触法精炼废机油能取得显著效果,特别是在废机油加热温度为70℃时,精制后的废机油可达到新机油的质量水平。而将粗、细孔硅胶颗粒按比例混合,用接触法精制废机油,可以降低废机油中的酸值含量,恢复机油的粘度,提升闪点,降低灰份,提高刻度。采用上述结构的机油滤芯,可保持再现润滑油不京戏色,使润滑油在产生胶联树酯之前,将其有害的沥青酯胶质及产生油泥的碳粉颗粒得到充分的过滤,同时通过吸附剂向润滑油缓施有效添加剂组份,使机油不老化,不变质,保持机油原有质量和品质的90%以上的效果。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多层涤纶纤维滤芯图2是图1中滤芯多层密度分布示意图图3是滤芯分层密度与空心柱体的半径的对应关系。图4是图1中所示多层涤纶纤维滤芯的变压缠绕形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图3和图4中,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机油滤清器的滤芯1,主要由絮片状涤纶纤维经变压缠绕制成,涤纶纤维(聚酯纤维)经针刺纺成絮片状,该滤芯1呈中空柱状体结构,由絮片状涤纶纤维过滤层2和中空金属网3组成,其中,絮片状涤纶纤维层2为多层缠绕结构,每个过滤层由絮片状涤纶纤维21和颗粒状吸附剂22组成。颗粒状吸附剂22是硅胶和沸石等吸附剂经有机絮凝剂(如,丙烯酸酰胺)和润滑油添加剂浸泡预制成,颗粒状吸附剂22的直径为0.5-1.0mm。在制造过程中,将有机絮凝剂和润滑油添加剂浸泡过的硅胶和沸石均匀摊铺在克重80-220g/m2,5-6单尼尔涤纶丝絮片上,预热170-240℃,经施变压缠绕,制成空心圆柱体,按现有规格的滤芯尺寸切割后,制成成品。经预处理后的硅胶和沸石按比例混合,在成品滤芯中的添加范围为20-800g。
在图2和图3中,由于过滤层的絮片纤维是变压缠绕而成的,在过滤层2中单位长度上絮片纤维层的层数是不一样的,离中心近层数多,离中心远层数少;因此,可以保证变压缠绕制成滤芯,内侧过滤精度不低于5nm,滤芯整体过滤精度变化应是均匀的,外侧过滤精度不低于30nm,压力变化梯度范围应在1-40kg内,滤芯制成后轴向承压力10-13kg不变形、横向承压力6kg以上不变形,空气阻力不大于1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靳晓刚,未经靳晓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93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水井大修用离心满眼磨铣工具
- 下一篇:汽车发动机顺序点火相位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