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弹式鱼钩无效
申请号: | 02210168.3 | 申请日: | 2002-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5219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7 |
发明(设计)人: | 时亚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时亚非 |
主分类号: | A01K83/00 | 分类号: | A01K8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市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刁佩德 |
地址: | 110016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的渔具,特别是一种用于海杆的高灵敏度的自弹式鱼钩。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传统的海杆钓鱼时,一般是将固定在杆头的主线上的带铅坠的子线鱼钩,利用食饵团座上的食饵将其包裹在一起,再甩向水中,然后收紧主线待钓。由于铅坠与子线鱼钩、食饵团座通过软线连接,在甩钩抛向空中时产生分力,影响其指向性,抛位不准确。另外,在收紧主线时还容易拖碎位于水底的食饵团,子线鱼钩过早散落,不利于鱼咬钩,同时钩在水底拖动,还会发生挂钩的危险。上述鱼钩受其结构的限制,存在的最大弊病就是当鱼咬钩的瞬间,竿稍突然摇动,此时如不及时提杆,鱼容易吐钩逃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弹式鱼钩,它结构简单,甩钩时指向性好,使用方便、可靠,灵敏度高,有效防止脱钩、挂钩,提高钩钓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包括主线、铅坠、食饵团座和子线鱼钩,其中主线与卷簧体的卷簧环连接处设置定位浮漂,其卷簧上臂有顺序排列成一体的连接环、导向孔、食饵团座,子线鱼钩的拉线一端穿过导向孔,另一端固定在引销上,卷簧下臂端部有销孔和与其固接成一体的铅坠,与压线连接的叉杆端压在卷簧上臂的连接环处,叉杆开口端通过引销锁定在卷簧下臂端部的销孔处。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卷簧体将杆头主线与子线鱼钩连接在一起,固定在卷簧体上的铅坠和食饵团座可以确保甩钩抛向空中时不分力,指向性非常好。利用带有压线的叉杆将卷簧上、下臂压合后,以通过拉线连接子线鱼钩的引销把叉杆锁住。当鱼咬钩刮嘴的瞬间,子线鱼钩带动引销迅速从卷簧下臂的销孔处拉出,叉杆打开,卷簧上、下臂立刻自动弹开,牵动子线鱼钩在与水平游动的鱼成垂直向上的角度甩出的同时,快速钩住鱼嘴,使鱼来不及吐钩就被牢牢钓在鱼钩上了。另外,其上的定位浮漂和铅坠的合力作用,使卷簧体始终保持直立状态,食饵团远离水底,从而可以使其在收紧主线时不会拖碎食饵团,即使鱼咬钩后,卷簧上、下臂张开,子线鱼钩散落,其远离水底,起钩时,也不会发生挂钩的危险。因此,该装置使用方便、可靠,灵敏度高,有效防止脱钩、挂钩,提高钩钓效果,极易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该鱼钩包括由弹簧丝制成的卷簧体及组装其上的主线1、铅坠10、食饵团座8和子线鱼钩9等件。其中卷簧体的规格大小及置于其上的卷簧环2、卷簧上臂4、卷簧下臂15、连接环6、导向孔7、食饵团座8、销孔14的形状和位置,定位浮漂3和铅坠10的大小,子线鱼钩9的规格和数量等,应根据实际使用要求确定。主线1与卷簧体的卷簧环2连接处设置定位浮漂3。连接环6、导向孔7、食饵团座8,按顺序直接与卷簧上臂4制成一体。子线鱼钩9的拉线11一端穿过导向孔7,另一端固定在引销12上。卷簧下臂15端部设置有销孔14和与其固接成一体的铅坠10,与压线5连接的叉杆13端压在卷簧上臂4的连接环6处,叉杆13开口端通过引销12锁定在卷簧下臂15端部的销孔14处。
使用时,先将卷簧上、下臂4、15压合后,利用带压线5的叉杆13和引销12锁定。再将鱼饵装在各子线鱼钩9的钩上,用食饵把其包裹在食饵团座8上,即可甩钩钓鱼了。鱼饵团在水中泡开,各子线鱼饵9散落。当鱼咬钩刮嘴的瞬间,子线鱼钩9的拉线11带动引销12迅速从卷簧下臂15的销孔14内拉出,叉杆13打开,卷簧上、下臂4、15立刻自动弹开,牵动子线鱼钩9在与水平游动的鱼成垂直向上的角度甩出的同时,快速钩住鱼嘴,这个动作过程非常快,使鱼来不及吐钩就被牢牢钓在鱼钩上了,相比之下靠人工动作就很难实现。另外,卷簧环2处的定位浮漂3和卷簧下臂15上的铅坠的合力作用,使卷簧体始终保持直立状态,食饵团远离水底,从而可以使其在收紧主线1时不至于拖碎食饵团。即使鱼咬钩后,卷簧上、下臂4、15张开,子线鱼钩9散落,钩远离水底,起钩时,也不会发生挂钩的危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时亚非,未经时亚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101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