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井多功能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02211066.6 | 申请日: | 2002-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5343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陈贵龙;王钦利;俞坤;马万里;孙福庆;冯和玉;黄金莉;刘庆宣;刘庆海;解先民;李丹;冀兴伟;宫炬焱;李群;李宏艳;王艳秋;唐丽萍;唐勇;阎伟;张唤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奎修;王成军;张杰;陈贵龙;冀兴伟;俞坤;王钦利 |
主分类号: | E21B43/34 | 分类号: | E21B43/3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振中 |
地址: | 16300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井 多功能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井下用的液、气、固三相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目前井下用的分离器在结构设计上不合理,多数井下分离器在上接头处无排气孔,主体上的筛孔一般也只有一组,螺旋绞龙上没有排气孔,影响了进液和排气,使液、气、固三相分离效果不好,而且仅适用了产气量很小的油井。另外筛管没有过滤层,使一部分泥沙被带入泵中,降低了泵效,也缩短了泵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研制一种油井多功能分离器,使其具有排气进液通畅,液、气、固三相分离彻底、效率高、不损伤泵体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由上接头1、主体2、中心管3、螺旋绞龙4、防沙筛管5、下接头6组成;上接头1下端的外内壁分别与主体2的上端和中心管3的上端连接,下接头6与主体2的下端连接,螺旋绞龙4緾绕固定在中心管3的外部。在上接头1上开有排气孔1-1,在主体2上设有多组筛孔2-1,在螺旋绞龙4上设有排气孔4-1,在中心管3的下端设置有防沙筛管5。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安装使用方便,不受产气量大小影响。由于在上接头1上设有排气孔1-1及在主体2上增加了筛孔2-1的数量,因此进液和排气通畅,螺旋绞龙4上的排气孔4-1使分离效果更好,并实现了液、气的二次分离。而防沙筛管5内新增的过滤层5-1能将固体挡在环形空间内,固体下移进到下部集沙管7内。用本实用新型对井下进行液、气、固三相分离效果好,消除了气、沙对泵的负作用,提高了泵效和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由上接头1、主体2、中心管3、螺旋绞龙4、防沙筛管5、下接头6组成;上接头1下端的外内壁分别与主体2的上端和中心管3的上端连接,下接头6与主体2的下端连接,螺旋绞龙4緾绕固定在中心管3的外部。在上接头1上开有排气孔1-1,在主体2上设有多组筛孔2-1,在螺旋绞龙4上设有排气孔4-1,在中心管3的下端设置有防沙筛管5。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中的防沙筛管5除包含外筛管5-3、内筛管5-4、堵头5-2外,它还包含过滤层5-1,过滤层5-1设置在内筛管5-4与外筛管5-3之间,过滤层5-1能将固体挡在环形空间内,使固体下移进入集砂管7内。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工作原理:含液、气、固三相的井下液体进入主体2的筛孔2-1内,由于压差和油气密度的差异,首先进行液、气二相的第一次分离,此时液体向下运动,在螺旋环形空间加速,并呈螺旋紊流,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第一次液气分离中未分离的小气泡聚积在主体2与中心管3之间的环形空间内侧并形成大气泡和气流,经螺旋绞龙4上的排气孔4-1上移外排,实现了液气的二次分离。剩余的液、固二相经环形空间外侧向下运行,液体经防沙筛管5上移入泵,固体被挡在环形空间内,固体下移进入集砂管7内,至此完成了井下的三相分离工作,效果好、效率高,整个分离过程中气、固二相均不经过泵体,从而消除了气、沙对泵的负作用,提高了泵效和泵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奎修;王成军;张杰;陈贵龙;冀兴伟;俞坤;王钦利,未经董奎修;王成军;张杰;陈贵龙;冀兴伟;俞坤;王钦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110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