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控气泵计时注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2211523.4 | 申请日: | 200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5391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3-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戈华;孙墨杰;陈磊;夏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市科达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10 | 分类号: | G01N35/10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华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田长云 |
地址: | 13201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气泵 计时 注入 装置 | ||
1、一种可控气泵计时注入装置,具有试样恒压器(5)、试剂恒压器(9)、标样1恒压器(13)、标样2恒压器(17)每个恒压器都有一个出液管(2、8、12、16)各出液管与其相对应的各电磁阀(19、21、23、25)相连接,各电磁阀出液管(20、22、24、26)插入反应槽(27)其出液管与排废电磁阀(29)相连接,排废电磁阀出液管(30)插入废液槽(53),各恒压器上的入液管(7、11、15)与其相对应的每个储液桶(31、33、35)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试样恒压器(5)、试剂恒压器(9)、标样1、标样2、恒压器(13、17)内分别装有传感器(6、10、14、18)各传感器(6、10、14、18)通过电缆导线(41)与微处理器(39)连接,采集检测信号进行数据处理;试样、式剂、标样1、标样2和排废各电磁阀(19、21、23、25、29)与微处理(39)用电缆导线(42)相连接,由微处理器(39)控制各电磁阀的开或闭,计时定量注入到反应槽(27)内;试剂气泵(37)、标样气泵(38)与微处器(39)用电缆导线(43)相连接,控制气泵的启动或停止,试剂气泵(37)与试剂储液桶(35)之间用试剂储液桶进气管(36)相连通、标样气泵(38)与标样1储液桶(33)之间用标样1储液桶进气管(34)相连通、标样气泵(38)与标样2储液桶(31)之间用标样2储液桶进气管(32)相连通,由微处理器(39)控制试剂气泵(37)、标样气泵(38)启动,使试剂、标样1、标样2储液桶(35、33)的溶液,通过试剂、标样1、标样2入液管(7、11、15)注入到试剂、标样1、标样2恒压器(9、13、17)内,当压力或液位恒定后气泵停止;按触点式传感器试剂恒压器电路、微处理器电路、电磁阀驱动电路,各电路的连接关系是由IC1B、R1、R2、R3、C1组成方波产生器、ICIB第7脚输出端与传感器DJ输入端连接,其输出端连接R4、R6、R5、R7至±12V,R5连接IC2B第6脚输入,R6的一端连IC2B第5脚输入,IC2B由±12V供电,IC2B输出端第7脚与二极管D1输入端连接、D1输出端连接R8、C2,R8另一端输入至三极管T1基极T1输出端与R9连接,还与微处理器IC1的P2.0连接,P2.1是采用半导体式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P2.2输出至气泵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经R1至光耦IC1输入端,光耦输出端集电极连接D2负端,R2、与Q1、D1连接,D1正极与电源连接,光耦发射极与T1基极相连,T1集电极与Q1控制极连接,Q1的负端接气泵(Pump)、气泵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按电磁阀驱动电路,微处理器与各电磁阀驱动电路的连接关系是微处理器控制信号输出端P2.3、P2.4、P2.5、P2.6、P2.7分别与各光耦IC1、IC2、IC3、IC4、IC5连接,各光耦输出端集电极分别与R6、R7、R8、R9、R10至±12V和各电磁阀一端相连接,其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T1、T2、T3、T4、T5的基极相连接,T1、T2、T3、T4、T5的集电极一端与各电磁阀另一端连接,其发射极一端接地,在三极管T1、T2、T3、T4、T5上分别并联D1、D2、D3、D4、D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控气泵计时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传感器(6、10、14、18)可采用结构为触点式传感器(4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控气泵计时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传感器(6、10、14、18)可采用结构为光电式传感器(49);传感器(49)由激光发射器(45)导光柱(46)、导光柱折射斜面(47)、光接收器(48)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控气泵计时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传感器(6、10、14、18),可采用结构为半导体式压力传感器(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市科达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吉林市科达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1152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