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氯离子浓度水样COD测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2211763.6 | 申请日: | 200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5391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3-05 |
发明(设计)人: | 申开莲;戴竹青;林大泉;齐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1/16 | 分类号: | G01N31/16 |
代理公司: | 抚顺宏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微,洪恩山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离子 浓度 水样 cod 测定 装置 | ||
1、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装置,特别是高浓度氯离子、低COD工业废水COD测定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分析装置,具体地说属于含有高浓度氯离子水样COD测定的实验装置。
2、背景技术
化学需氧量(COD)是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重要控制指标,在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许多情况下都需要测定废水的COD值。但当废水中含有高浓度氯离子时,采用国标法(GB11914-89)测定,因氯离子干扰使COD测定结果大大偏高,特别是COD值较低时的测定值偏差就更大,不能真实反映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状况。
对于高浓度氯离子工业废水COD的分析,中国专利90215348.X、92114210等采用密封式COD消解器,使反应管处于密封、高温下,抑制重铬酸钾氧化氯离子,但该方法的消解方式与国标法不同,而COD是条件性实验,用于各种实际水样的分析由于污染物消解的程度难以划定,影响测定数据的可比性。US5683914、US5932174公开了一种水样化学需氧量测定前去除氯离子干扰的方法和装置,其中专门设计了一种内装有铋盐的过滤器,水样分析前通过过滤器,除去水样中氯离子。按其说明书所述,该方法及装置仅能用于氯离子浓度小于1000mg/L的水样。中国专利89109199.8公开了一种采用串联装有蒸馏水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吸收COD测定过程中氯离子的氧化产物——氯气,但多孔玻板吸收管吸收后溶液的转移及使用后的洗涤很困难。
3、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为:现有技术测定含氯离子水样COD值的装置消解方法与标准方法不一致、测定受氯离子含量限制、测量准确性差、操作繁琐等。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简便,防外来污染物干扰的高氯离子浓度水样的COD加热回流吸收测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高氯离子浓度水样COD加热回流吸收测定装置,包括加热容器、冷凝管、吸收容器,以及冷凝管与吸收容器之间的连接管,冷凝管两端分别与加热容器及连接管连接,连接管伸入吸收容器中,其中有一插管通过加热容器器壁与内外相通,插管距加热容器底部0.5~5mm。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优点:消解条件与现行国标相同,并能用于测定高氯离子低COD工业废水,测量值准确。本实用新型装置简单,操作简便,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水样污染、堵塞等问题。
4、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具体一种结构示意图,该图说明了本实新型装置在使用状态下各部件的联接关系和位置关系。
5、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新型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定装置中,所述的加热容器为带有插管的三角烧瓶2,冷凝管3为通常的水介质冷凝管或空气介质冷凝管,冷凝管3置于三角烧瓶之上,采用磨口联接方式与三角烧瓶2和连接弯管4相联通,连接管包括连接弯管4、直管5和一端拉尖的直管6组成,其间以胶管相联接,一端拉尖的直管6伸入吸收容器7中,吸收容器一般为三角烧瓶。所述的插管1在加热容器2中部或上部通过加热容器,插管在加热容器内弯曲至与加热容器2底部垂直,也可有一定角度,位置可以在加热容器中央或中央附近,加热容器壁外面的插管部分按照连接氮气管线方便原则设计长度及角度,最好为向上弯曲。
上述插管1的外径一般为4~10mm,壁厚一般为0.5~3mm,插管1在加热容器2内的出口端可以是直管、拉尖和斜尖,在加热容器外的部分长度一般为20~150mm,与可调节流量的氮气管连接。加热容器2与冷凝管3之间为24#或29#磨口连接,冷凝管3连接弯管4之间为14#或19#磨口连接。连接弯管4、直管5和一端拉尖的直管6的管内径、外径相同(外径一般为4~10mm,壁厚一般为0.5~3mm),一端拉尖的直管6的尖端处内径为0.5~4mm。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
三角烧瓶2内加入待测水样、硫酸汞、重铬酸钾溶液,从冷凝管3上端加入硫酸银—硫酸溶液后,按图1连接好装置。将直管6拉尖的一端浸入吸收液中,插管1通入氮气(5~10mL/min)后,加热三角烧瓶2。插管1通入的氮气将水样中氯离子的氧化产物氯气吹出,经冷凝管3、弯管4、直管5和一端拉尖的直管6进入吸收液中。其它组分经冷凝管3冷凝返回三角烧瓶2。加热结束冷却后,滴定三角烧瓶2中的回流液测定出表观COD值,滴定吸收液测定出氯离子校正值。两者之差,即为水样真实COD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117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泄漏管路接头
- 下一篇:便携式道路安全警示用反光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