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食道局部注射器无效
申请号: | 02212446.2 | 申请日: | 200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5201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希斌;邹卉;张百江;杨瑞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希斌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永丽 |
地址: | 250001 山东省济南市建国***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食道 局部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部门对于食管癌的治疗,有些采取化疗方式,即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化学药物,其存在的缺点是:因静脉注射化学药物实质上是对患者的全身进行化疗,它不仅化疗针对性较差,即真正作用于患处的药物作用比较少,而且它对患者所产生的副作用是相当大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食道局部注射器,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化疗针对性较差,对患者产生副作用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有插入管,插入管的下部连接有气囊,气囊的下部连接有插管头,插入管及气囊内部分别连接有充气管及注射管,气囊的表面上连接有片状的针座,针座上连接有至少一个注射针,注射管与针座相连接,设置在气囊内部的充气管壁上有至少一个气孔。
为进一步实现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插入管的表面上设置有刻度标记。所说的针座为弧形片状。插入管、气囊及插管头相互连接后为两头粗中间细呈哑铃形状。
本实用新型能够产生的有益效果:因在插入管和插管头之间设置气囊,带有注射针的针座与气囊表面相连接,设置在插入管及气囊内部的注射管与针座内腔相通,设置在插入管及气囊内部的充气管与气囊相通,本实用新型置入患者食管内将气囊与患处相对应,通过充气管对气囊进行充气,利用气囊膨胀使注射针向患处穿刺,然后通过注射管向其患处注射化疗药物,它化疗针对性较强,对患者其它部位无影响,故副作用较小;因插入管和插管头之间的气囊在不充气的状态下,其外径小于插入管和插管头的外径,它能够避免注射针对食管壁的损伤。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食道局部注射器,它有插入管2,插入管2的下部连接有气囊3,气囊3的下部连接有插管头5,插入管2及气囊3内部分别连接有充气管1及注射管8,气囊3的表面上连接有片状的针座7,针座7上连接有至少一个注射针6,注射管8与针座7相连接,设置在气囊3内部的充气管1壁上有至少一个气孔4。插入管2的表面上设置有刻度标记。所说的针座7为弧形片状。插入管2、气囊3及插管头5相互连接后为两头粗中间细呈哑铃形状。
制作时,按上述要求加工好各种零部件组装即可。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置于患者的食管内,并按确定患处的位置边观察插入管2表面上的刻度标记边向食管内插入,待气囊3与患处相对应后,通过充气管1向气囊3内充气,在此作用下使注射针6向患处穿刺,然后通过注射管8向针座7内腔及注射针6注射化疗药物。注射药物工作结束后,再通过充气管1从食管内抽气使气囊3回缩,在此作用将注射针6从患处拔出,最后将本实用新型从食管内拔出即可。注射针6可以为多个组合在针座7上的形式。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希斌,未经刘希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124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动车坡路辅助起步电磁装置
- 下一篇:组合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