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下肢外展支架无效
申请号: | 02213026.8 | 申请日: | 200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5317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2 |
发明(设计)人: | 陈莉;何晓真;赵继红;许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莉;何晓真;赵继红 |
主分类号: | A61G7/065 | 分类号: | A61G7/065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71002***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肢 支架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辅助器具,主要提出一种下肢外展支架。
背景技术
半骨盆置换、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术后患肢需要保持外展中立位,不能内收和外旋,以免脱位。由于没有专用支架,限制病人翻身,为了保持这种体位病人只能平卧位,不能侧卧位,而病人长期保持一种体位,易使受压部位如骶尾部、肩胛部、患肢大腿后侧、足跟等产生褥疮,给病人增加痛苦。因此提出一种专用支架,使病人在翻身成侧卧位时,仍能保持外展中立位,且支架尾部可吊挂牵引架维持牵引,取侧卧位时换药便于操作,利于观察伤口,同时可避免没有专用支架给病人术后带来的上述痛苦,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是提出一种下肢外展支架,作为术后患者翻身时保持外展中立位的支托,并使其具有支托稳定、结构简单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完成其发明任务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是:其包括前端支架、后端支架和上部框架,前端支架与后端支架之间联接有连接杆,且后端支架高于前端支架,上部框架两端分别与前端支架、后端支架连接,构成后端高于前端的梯形框架,前端支架的上部为向内凹的弧形。
前端支架由两根立杆和上部呈内弧形的横杆构成,后端支架为U形,上部框架其一端与前端支架上部铰接,另一端向下弯折90°与后端U形支架插接连接。
前端支架的两根立杆均由两根插套在一起的金属管构成。
上部框架与前端支架之间具有可调节长度的支撑杆,支撑杆由两根插套在一起的金属管构成,其两端分别与上部框架、前端支架铰接。
本实用新型下肢外展支架的使用:病人侧卧位,架子两端放于健肢两侧,患肢放在上部框架上,使前端支架一端支托大腿近端,后端U形架一端支托大腿远端,根据需要通过调节后端支架的高低及支撑杆的开合长度、前端支架与上部框架连接的角度,使角度适宜,满足术后体位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调整方便、支撑稳定的特点,适合半骨盆置换、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翻身成侧卧位时保持外展中立位且外展角度可调,支架尾部可吊挂牵引架维持牵引。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端支架,2-后端支架,3-上部框架,4-连接杆,5-紧固螺栓,6-可调支撑杆,7-铰链,8-立杆。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给出的附图对其结构加以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其包括前端支架1、后端支架2和上部框架3,前端支架1由两根立杆8和上部呈内弧形的横杆构成,后端支架为“U”形,前端支架1与后端支架2之间具有固定连接杆4,且后端支架2高于前端支架1,上部框架3其一端与前端支架1的上部通过铰链7铰接,另一端向下弯折90°与后端U形支架2插接连接,并设置有紧固螺栓5,用以调整高度后用螺栓紧固。上部框架的前后两端不在一个平面上,构成后端高于前端的梯形框架,即后端支架2高于前端支架1高度。前端支架1的两根立杆8均由两根插套在一起的金属管构成,以调节高低,并设置紧固螺栓。上部框架3与前端支架1之间具有可调节长度的支撑杆6,支撑杆6两端分别与上部框架3和前端支架1铰接,支撑杆6由两根插套在一起的金属管构成,并设置紧固螺栓。
上部框架3上可由横向的几根帆布带构成骨架再铺以薄海绵垫以放置患肢,上部框架3的横梁用于吊挂牵引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莉;何晓真;赵继红,未经陈莉;何晓真;赵继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130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明全息防伪标识材料结构
- 下一篇:环形内齿型V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