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静态机车车辆称重台无效
申请号: | 02213974.5 | 申请日: | 200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5357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放;程继坤;周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02 | 分类号: | G01G19/02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维斗 |
地址: | 250002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态 机车车辆 称重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机车车辆的称重装置,尤其是一种静态机车车辆称重台。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静态机车车辆称重台的称重装置的位置不能进行调整,因此,在称重检测上只能对单一轨距、固定轴式和轴距的机车车辆进行称重检测,无法适应目前国内、外现有的多种轴式、轴距以及轨距的各型机车车辆的称重检测,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最大弊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对称重位置可调的,能适应不同的轴式、轴距和轨距的车辆进行称重检测的静态机车车辆称重台技术方案。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主要包括有调整平台,在调整平台两侧上顶面有带称重传感器的称重单元,另外,还有左右两侧的引线道轨,本方案的特点是所述的调整平台上顶面有多条安装用T形槽,底板则利用该T形槽安装并可调整位置的固定在调整平台上左右两侧,在底板上固定有称重单元和过渡单元,称重单元的顶面固定有称重道轨,过渡单元的顶面固定有过渡道轨,所述的底板及底板上固定的称重单元和过渡单元可以有多个,在调整平台左右两侧的称重单元和过渡单元要相互对应,左右两引线道轨的轴线与左右两侧的称重单元上固定的称重道轨和过渡单元上固定的过渡道轨的轴线在同一轴线上。本方案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的过渡单元的宽度与称重单元的宽度相同,长度比称重单元的长度小。所述的过渡单元是由垫块和垫板组成。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该方案中,在调整平台上顶面有多条安装用T形槽,底板则利用该T形槽安装并可调整位置的固定在调整平台上左右两侧,在底板上固定有称重单元和过渡单元,称重单元的顶面固定有称重道轨,过渡单元的顶面固定有过渡道轨,所述的底板及底板上固定的称重单元和过渡单元可以有多个,在调整平台左右两侧的称重单元和过渡单元要相互对应,左右两引线道轨的轴线与左右两侧的称重单元上固定的称重道轨和过渡单元上固定的过渡道轨的轴线在同一轴线上。这一结构,可针对不同车辆的不同的轴式、轴距和轨距来调整底板位置,横向调整底板位置,可实现不同轨距车辆的需要,调整的范围可在500-1700毫米,纵向调整底板位置,可实现对不同轴距和转向架中心距的车辆,底板的调整结果要使车辆的每个车轮的下面都要有一个称重单元,这就可满足对机车车辆的轮重、轴重、转向架和车辆总重量的称重检测,。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适应性强、操作方便和维护简单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调整平台,2为称重单元,3为过渡单元,4为底板,5为过渡道轨,6为称重道轨,7为引线道轨,8为T形槽,9为垫块,10为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的静态机车车辆称重台,主要包括有调整平台(1),在调整平台(1)两侧上顶面安装有带称重传感器的称重单元(2),另外,还有左右两侧的引线道轨(7),本方案的特点是所述的调整平台(1)上顶面有多条安装用T形槽(8),底板(4)在调整平台(1)左右两侧,利用该T形槽(8)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并可调整在调整平台(1)上的纵向位置和左右的横向位置,在底板(4)上固定有称重单元(2)和过渡单元(3),称重单元(2)的顶面固定有称重道轨(6),过渡单元(3)的顶面固定有过渡道轨(5),所述的底板(4)可以有多个,每个底板(4)上固定的称重单元(2)和过渡单元(3)也可以有多个,在调整平台(1)左右两侧的称重单元(2)和过渡单元(3)要相互对应,左右两引线道轨(7)的轴线与左右两侧的称重单元(2)上固定的称重道轨(6)和过渡单元(3)上固定的过渡道轨(5)的轴线在同一轴线上。所述的过渡单元(3)的宽度与称重单元(2)的宽度相同,长度比称重单元(2)的长度小。所述的过渡单元(3)是由垫块(9)和垫板(10)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139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中容量移动散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