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流截止放空阀无效
申请号: | 02221736.3 | 申请日: | 2002-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5301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叶 |
主分类号: | F16K13/00 | 分类号: | F16K13/00;F16K3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新 |
地址: | 614003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流 截止 放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类,具体地说是一种节流截止放空阀,它特别适合石化行业天然气、煤气、液化气的输配场、站和管线系统作节流、截止和紧急放空用。
背景技术:
就目前而言,在贮存输配生产、生活用天然气、煤气和液化气等大型贮气罐体和管道系统中,广泛使用各种控制阀,最为常见的是节流阀和闸板式截止阀,也有将这类阀作紧急放空用,由于这类阀的节流部位与密封部件较近,气体介质会直接冲刷磨损密封部件,极易造成密封部件失效而影响阀的正常工作寿命,特别是在高压工况下作放空用时,高速流动的气体介质会夹带着罐体、管道内壁残留的锈斑杂质,对密封部件的冲蚀磨损更为严重,加剧了密封部件的磨损程度,由于紧急放空时高速运动的气体会形成一定的负压区,还常常出现密封圈被负压吸出的现象,直接导致阀体密封失效,严重影响阀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构思新颖、设计合理、具有高可靠密封性能的节流截止放空阀,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节流截止放空阀,它主要由阀体、安装于阀体的下盖、安装有加油嘴的上盖、阀帽和固定安装有手轮的阀杆构成,在阀体内安装有节流筒,在节流筒的壁上设置有一组节流孔,节流筒的底部配装有丝压环,做有平衡气孔的阀芯配装于节流筒内,设置平衡气孔可使阀芯上下运动自如,阀杆的凸头嵌装于阀芯上部的凹槽内,其特征在于在阀芯的底部做有锥台面,安装于节流筒内的阀芯座的内棱角与阀芯底部的锥台面构成硬密封副结构,安装于节流筒内的一对密封导环之间构成暗楔式锥环腔,组合嵌装于暗楔式锥环腔内的“O”形密封圈和锥形密封圈与阀芯构成软密封副结构,在关闭状态时,由硬密封副和在锥形密封圈外套“O”形密封圈组成的软密封副构成的两道密封系统可有效地确保其密封性能,在密封导环上做有与暗楔式锥环腔相通的平衡气道,当气体介质通过平衡气道进入暗楔式锥环腔内,锥形密封圈受到“O”形密封圈的压力作用而突起与阀芯形成严密的密封面,可得到更为有效的密封效果,当转动手轮提起阀芯节流放空时,暗楔式锥环腔内气体由平衡气道排出,与暗楔式锥环腔相通的平衡气道可平衡高速运动的气体介质产生的负压,从而消除锥形密封圈对阀芯的压力,使阀芯能顺利离开密封面,能有效地防止密封圈被负压吸出脱落,有效地延长阀的正常工作寿命,这种由做有平衡气道的密封导环构成暗楔式锥环腔,并在暗楔式锥环腔内组合嵌装“O”形密封圈和锥形密封圈构成软密封副的结构,还可用于节流、截止、排污阀等其它阀类产品,均有很好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软、硬密封组合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暗楔式锥环腔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节流截止放空阀,它主要由阀体1、安装于阀体1的下盖13、安装有加油嘴5的上盖6、阀帽4和固定安装有手轮3的阀杆2构成,在阀体1内安装有节流筒7,在节流筒7的壁上设置有一组节流孔9,节流筒7的底部配装有丝压环11,做有平衡气孔18的阀芯8配装于节流筒7内,设置平衡气孔18能使阀芯8在节流筒7内运动自如,阀杆2的凸头19嵌装于阀芯8上部的凹槽内,阀芯8的底部做有锥台面20,安装于节流筒7内的阀芯座12的内棱角与阀芯8底部的锥台面20构成硬密封副结构,安装于节流筒7内的一对密封导环10之间构成暗楔式锥环腔14,组合嵌装于暗楔式锥环腔14内的“O”形密封圈17和锥形密封圈16与阀芯8构成软密封副结构,采用“O”形密封圈17和锥形密封圈16组合密封的方式,可有效地提高软密封副的密封效果,在关闭时,由硬密封副和软密封副组成的两道密封系统可有效地确保其密封性能,在密封导环10上设置有与暗楔式锥环腔14相通的平衡气道15,当转动手轮3提起阀芯8节流放空时,与暗楔式锥环腔14相通的平衡气道15可平衡由于高速运动的气体介质所产生的负压,能有效地防止锥形密封圈16和“O”形密封圈17被负压吸出脱落,可确保其密封系统具有高可靠的密封性能,有效地维护阀的正常工作状态,安装使用时,阀体1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可互换位置,均有很好的密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叶,未经杨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217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烟气通道
- 下一篇:旋吊式激光器皮肤美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