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野外生活用水、纯净水制水车无效
申请号: | 02222002.X | 申请日: | 200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5354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12 |
发明(设计)人: | 胡海修;姚吉伦;谢昌华;胡云;宛西原;黄光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科研部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5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野外 生活用水 纯净水 水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在无生活用水管网的野外,或因特殊原因无法供应生活用水的情况下,能够即时、连续地提供生活用水的野外生活用水、纯净水制水车。
技术背景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生活用水管网不可能遍及每个角落,这给野外工程施工和军队野营带来一定的困难。现有比较好的解决方式是用制水设备现场制水使用,有的采用的是单纯的制水机,移动不方便,水经简单的分离、消毒就提供使用,水质较差;更好的是采用一体化设计于车上的制水车,方便长途移动,但是水处理仍停留于简单的分离、消毒,制取的水最多能达到洗用水质,不能直接饮用,如果要达到饮用标准,整个处理设备就显得复杂,而且在节能方面存在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野外制水车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同时制取生活用水和饮用水的制水车,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布置较简单紧凑,处理质量高,而且节约能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野外生活用水、纯净水制水车包括车体和安装于车体上的水处理装置、计算机控制装置和发电机。水处理装置由潜水泵、水路依次连接的旋流粗滤器、金属膜分离器和超滤膜分离组件构成,在它们的进出水路之间上都设置加压泵和阀门。为了节约潜水泵的能源,本装置将金属膜分离器排污管与旋流粗滤器的进水口连接,充分对抽吸上来的水进行分离利用。为了保证金属膜分离器的正常工作,在其出水管和排污管之间还连接有空压机和水箱构成的反冲水水路。考虑到两种用水的所需水质不同,将超滤膜分离组件的出水设计为两路,生活用水水路由超滤膜组件的排水口接出,纯净水水路由超滤膜组件的过滤水出口接出。
为了获得更好的粗滤效果,旋流粗滤器采用的是旋流螺旋分离器,分离器的圆筒形壳体上部切线开设进水口,顶部设溢流口,底部设排污口,圆筒形壳体内腔的下半部分为逐渐向下缩小的圆锥腔体,圆筒形壳体内腔的壁上设有螺旋状一直向圆锥腔体下锥口延伸的螺旋板,下锥口连通排污口。
采用上述设计,本制水车具有可同时制取生活用水和饮用水、功能多样、结构简单紧凑、分离处理效果、节约能源等优点,为工程野外施工、部队长途野营提供了更适合需要的水处理设备,并且还在发生各种地质灾害时即使、方便地满足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之需。
附图说明
图1是野外生活用水、纯净水制水车的总体结构图;
图2是制水车的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水处理装置的旋流粗滤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野外生活用水、纯净水制水车由车体1、安装于车体上的计算机控制装置2、水处理装置和发电机6构成。计算机控制装置2的控制线路连接水处理装置的各泵和阀门。发电机6为水处理装置提供电源。水处理装置总体有三级处理,分别是水路上依次设置的旋流粗滤器5、金属膜分离器4和超滤膜分离组件3,实现粗滤、精滤和超精滤。
参见图2,水处理装置的水路关系为:潜水泵7将原水抽取上来,经输水管8送至旋流粗滤器5,经其粗滤后水被送至金属膜分离器4进行精滤,精滤后的水通过加压泵13被送进超滤膜分离组件3。金属膜分离器4排出的污水又通过循环泵10被送回旋流粗滤器5进行再次分离,这一循环设计,可以充分利用潜水泵7抽吸上来的水,减少潜水泵7的抽水量,节约能源。另外在金属膜分离器4的出水管路与排污管之间还设有空压机12和水箱11,构成反冲洗水路,可以定期对金属膜分离器4进行反冲洗,保证其分离质量。进入超滤膜分离组件3的水被设计为两路走向,一路为经过滤后得到的净水,经过滤水出口接出,经消毒器16后得饮用水,进入饮用水蓄水箱18备用,另一路为过滤后的次水,由排水口接出,经消毒器17后得生活用水,进入生活用水蓄水箱19备用。另外,在超滤膜分离组件3的进出水路上还并联有药液箱15和清洗泵14,可对超滤膜分离组件3进行药液清洗。当然,本装置在各处理设备的的进出水路上都设置由计算机控制装置2控制的各种阀门9。
为了保证更好的粗滤效果,旋流粗滤器5采用的是特殊结构的旋流螺旋分离器,其结构参见图3,其整体为圆筒形,圆筒形壳体5.3的顶部开有溢流口5.1,底部开有排污口5.7。进水口5.2沿圆的切线方向开在圆筒形壳体5.3的上部。溢流管5.8由溢流口5.1伸进分离器内腔一定长度。圆筒形壳体5.3内腔的下半部分为逐渐向下缩小的圆锥腔体5.5,圆筒形壳体5.3内腔的壁上设有螺旋状一直延伸至圆锥腔体下锥口5.6的螺旋板5.4,下锥口5.6连通排污口5.7。另外,分离器上还设有压力表5.9。其工作过程是:原水由进水口切线进入分离器内,在一定的压力下形成旋流,在此过程中比重大的杂质逐渐落入底层,而比重小的水则在上部,同时由于螺旋板的存在,一方面对旋流起一定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又阻挡了流入底部的杂质由于杂质浓度大而向上回流。这样,由于原水的不断进入,分离后在上层的水就由溢流管引导,从溢流口溢出,落入底部的杂质则连续地至排污口排出,完成水与杂质的有效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科研部,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科研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220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