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煮粥的电热锅无效
申请号: | 02225979.1 | 申请日: | 2002-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5283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01 |
发明(设计)人: | 马冯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冯传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冯勐 |
地址: | 526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煮粥 电热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调用电热器具,特别是可煮粥的电热锅。
背景技术
ZL01256256.4号、名称为“可煮粥的电热锅”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以双向可控硅控制发热体通、断电的可煮粥的电热锅,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两个感温元件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状态,使发热体(亦称电热板、发热丝)间隙通电,以达到使粥间歇沸腾而不溢出的目的。这种电热锅虽然具有一定的优点,但由于其所用的两个感温元件分别是动断型感温器和紧贴着发热体的热敏电阻,因此在使用中明显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实际中难以采购到大量的精确度高、性能参数分散性小、价格低廉的动断型感温器,因此给大批量生产带来困难;2.由于发热体温度高,因此热敏电阻工作环境恶劣、容易损坏,直接影响了电热锅的使用寿命;3.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热体与锅胆之间就会因氧化和积存的污垢而接触不良,发热体温度远高于锅胆温度,这样常会导致锅内的粥尚未加热至所需的温度,热敏电阻就已经因发热体温度过高而降低至使双向可控硅关断的低阻态,结果使粥无法保持在间歇沸腾的状态,影响了煮粥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号专利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性能更可靠、更稳定的可煮粥的电热锅。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可煮粥的电热锅包括发热体和具有夹层结构的锅盖,在发热体的电流回路中串接有双向可控硅,作为控制发热体通、断电的开关元件,特别地,另有一个与电热锅的电源线连通的分压电路,分压电路至少包括有并联在一起的电容与热敏电阻,该并联在一起的电容与热敏电阻通过一个连接至双向可控硅控制极的双向触发二极管,并联至双向可控硅的一对控制端口上,使得在该电容与热敏电阻上的电压降成为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电压。在具有夹层结构的锅盖内开有蒸气通道,所述的热敏电阻设置在该蒸气通道内。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粥沸腾前,流经锅盖蒸气通道的蒸气温度较低,热敏电阻始终保持在高阻状态,电流流经分压电路于电容与热敏电阻上产生的电压降高于双向触发二极管的导通电压,使双向可控硅处于导通状态,于是发热体通电发热直至将粥煮沸;当粥沸腾后,大量高温蒸气从锅盖蒸气通道喷出,热敏电阻阻值减小,使得其与电容上的压降低于双向触发二极管的导通电压,于是双向可控硅截止,发热体停止发热;发热体停止发热后,流经锅盖蒸气通道的蒸气量减少、温度降低,通道内的热敏电阻阻值逐渐恢复至高阻状态,直至双向可控硅再次导通,发热体再次将粥煮沸。如此循环便可使锅内的粥间歇沸腾而不溢出。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ZL01256256.4号专利相比,取消了动断型感温器,并且热敏电阻的工作温度大为降低,因此电热锅的性能更可靠、质量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不是通过监测发热体温度,而是通过监测蒸气温度来监测沸腾状态,因此控制的准确度和稳定性更好,既能保证煮粥时不会溢出,又能将粥煮透、煮烂。此外由于热敏电阻的工作温度大为降低,因此对热敏电阻的质量要求不高,便于采购,方便了电热锅的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的另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冯传,未经马冯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259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抗菌散香功能的鞋衬片材
- 下一篇:机床床身与底座的柔性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