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立体屏蔽结构的容栅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02226805.7 | 申请日: | 2002-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5334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昭进;陈熠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熠 |
主分类号: | G01B7/00 | 分类号: | G01B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31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立体 屏蔽 结构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显量具量仪用的容栅传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容栅传感器为解决抗干扰问题,通常采用平面屏蔽结构,即在动栅线路板的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之间用电源正极或负极将两者隔开,避免发射电极上的信号不通过耦合就传到接收电极上去。这种结构虽然能减少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之间的平面干扰,但是解决不了两者之间的立体干扰问题,因为电场的边缘效应并不是平面分布而是立体分布的。选择不同的绝缘材料做容栅传感器线路板的基材,对容栅传感器的线性度和灵敏度会有影响,当线路板基材的介电常数ε大时,由于通过线路板的电场被放大为原来的ε倍,电场的边缘效应也就大。因此,为了减少电场的边缘效应所造成的立体干扰,可采用介电常数ε小的材料如以特福龙(teflon)为填料的玻璃纤维布作为制作线路板的基材。但是其成本却是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布线路板基材的5~10倍,因而没有被广泛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立体屏蔽结构的容栅传感器,它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电场边缘效应引起的干扰,提高容栅传感器的测量精确度,又不会增加容栅传感器制造成本和制作工艺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它包括定栅线路板和动栅线路板,其中定栅线路板上设有反射电极,动栅线路板上设有发射电极、接收电极、屏蔽电极和电子线路,其特殊之处在于:动栅线路板上的发射电极与接收电极之间设有多个导通孔,导通孔与设在动栅线路板上的屏蔽电极相连接。
以上所述的动栅线路板上的发射电极与接收电极之间的导通孔的排列形式是封闭式或者开放式。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动栅线路板上的发射电极与接收电极之间设有多个导通孔,而且导通孔与设在动栅线路板上的屏蔽电极相连接,导通孔的排列形式为封闭式或者开放式的结构,因而实现了立体屏蔽。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增大了容栅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提高了容栅传感器的测量精确度,同时又不增加制作成本和制作工艺难度,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数显量具量仪上。
附图说明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祥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在主标尺上的定栅线路板2和设在副标尺上的动栅线路板1,定栅线路板2和动栅线路板1用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布板作基材。其中定栅线路板2上设有一系列反射电极7,动栅线路板1上设有发射电极3、接收电极4和进行数据处理的电子线路。动栅线路板1上的发射电极3与接收电极4之间设有多个导通孔5,动栅线路板1上还设有与发射电极3和接收电极4绝缘的屏蔽电极6,导通孔5与屏蔽电极6相连接。导通孔5的排列形式为封闭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熠,未经陈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268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腱鞘炎叉形针头刀
- 下一篇:无死角翘头鞋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