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机车燃油箱防盗加油口无效
申请号: | 02228336.6 | 申请日: | 2002-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5210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0 |
发明(设计)人: | 周昌明;王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樊铁路分局襄北机务段 |
主分类号: | B60K15/04 | 分类号: | B60K15/04;B60R25/00 |
代理公司: | 襄樊崇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05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车 燃油 防盗 加油 | ||
所属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车燃油箱用于防止燃油被窃而设置的防盗加油口。
背景技术
目前,内燃机车燃油箱加油口主要是由油箱盖、锁鼻座、锁组成,通过加锁关闭加油口,以防止燃油丢失及灰尘污物进入油箱。由于机车存放的地方处于封闭性较差的环境,闲杂人员进入机车存放点,很易撬开油箱盖锁,将普通管插入油箱,即可实施盗油,每年给国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技术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有效防止盗油,又保证加油顺利进行的、结构简单的内燃机车燃油箱防盗加油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进油管体、进油管接头及防护套等组成燃油箱防盗加油口。在加油管体内有N层隔板构成的防盗结构,其中,上层隔板遮蔽下层隔板进油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所说的N层隔板,N≥2。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所说的防盗油结构可以为:上层隔板为面积小于进油管体内截面积的无孔洞盖体,下层隔板为缕空状结构,其缕空处为进油通道,上层隔板由固定于下层隔板上的联结柱而支撑且覆盖于下层隔板的进油通道之上,形成双层隔板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所说的缕空状隔板为网状隔板、栅状隔板、筛孔状隔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所提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2、3中,进油管接头3固定于进油管体1端头内,丝扣防护套2装于进油管体1端头外并由隐蔽的沉头螺钉6固定,防护套2上有防尘盖5和自复式锁扣4。进油管体内的上层隔板7为园弧盖状的防盗板,其园弧盖状的结构另一作用是防止进油时,因进油压力过大而引起的燃料油反溅。下层隔板9为板中心有一大孔,余为均布小孔的筛孔状进油板,下层隔板7和下层隔板9由联结柱8隔开。10为加油口联接管。
使用时,将防尘盖5打开,用锁紧手轮12将加油管的联接螺母13拧在进油管接头3上,燃油经燃油进口11→进油管接头3→进油管体1和防盗板7间的间隙→进油板9的进油通道→燃油箱14。
由于加油管截面积S1<进油管截面积S2<进油管体和防盗板间的间隙截面积S3<进油板9孔隙面积S4,虽然燃油在加入过程中有双层隔板的阻力存在,但燃油进入加油通道的截面积越来越大,所以对加油速度基本不存在影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即使油箱盖被撬开,盗油者使用塑料软管或钢性管都很难通过上层隔板7与加油管体1的间隙,插入进油板9的孔中而实施窃油;使用工具撬坏多层隔板比较困难,不易被人为破坏;还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强度大,耗材少,免维修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樊铁路分局襄北机务段,未经襄樊铁路分局襄北机务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283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斜盘无级变速器的机械操纵装置
- 下一篇:减应力水冷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