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测液报警探测器无效
申请号: | 02229182.2 | 申请日: | 2002-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5362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19 |
发明(设计)人: | 何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玉平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G08B2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凤姣,王理君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报警 探测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患病人员进行输液治疗时、对输液结束进行提示性信号发出的自动测液报警探测器。
(二)技术背景:
患病人员进行输液打点滴治疗是医生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经常采用而且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由于输液治疗时间长,少则一小时,多则两小时,对于需大量长时间输液的患者中间还需要更换输液瓶,因而医护人员需要时刻注视着液体量的变化,液体在完全输完之前需立即拔掉输液针头以免液体输完血管内进入空气造成医疗事故。为了减轻医护人员的麻烦和工作量,设计人员发明了自动输液报警装置,此类报警装置有机械和电子两种,两种装置都是替代人工监视输液瓶内的液体,一旦液体将要输完时马上发出报警的声音提醒医护人员拔掉输液针头。目前,不论是机械或是电子类的报警装置,其结构还存在比较复杂,或者稳定性差、或者使用不方便的不足。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输液报警装置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结实耐用,稳定性好的自动测液报警探测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自动测液报警探测器,它包括一壳体、壳体内设有带光源、光敏元器件的光敏电路,从壳体引出有内与光敏电路连接、外与外置报警电路连接的接口,其中壳体由对称的两部分组成,壳体中心有一上下相通的输液管预留孔,光源与光敏元器件分设在输液管预留孔两侧的两部分壳体内或者位于输液管预留孔一侧。
在壳体内的输液管预留孔与光源之间设有一凸透镜。
凸透镜可以为凹面镜、设在光源另一侧与预留孔相对位置。
壳体两部分有一侧相连。
光敏元器件为光敏二极管或光敏电阻。
光敏元器件为光敏二极管或光敏电阻。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结构简单,电路设计简单,利用光通过液体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原理使光敏元器件感应不同的光强度,从而导通或闭合报警电路使蜂鸣器发出警报声音,提醒医护人员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拔掉输液针头。特别是在光源前面设计了凸透镜使得光聚集在光敏元器件的一点上,当经过液体的折射或反射后,其焦点发生了变化,使感光元器件感应的光强度的变化增大,因而大大提高了机器的灵敏性和稳定性,增强了机器的安全性。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壳体1、壳体内设有带光源2、光敏二极管5的光敏电路,从壳体1引出有内与光敏电路连接、外与外置报警电路连接的接口6,壳体1由对称的两部分组成,壳体中心有一上下相通的输液管预留孔7,光源2与光敏二极管5分设在输液管预留孔两侧的两部分壳体内,在壳体1内的输液管预留孔与光源之间设有一凸透镜2使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时经过凸透镜聚焦后焦点落在光敏二极管5上;壳体1两部一侧4相连。由图2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输液管被卡在壳体中心输液管预留孔内,当输液管8内有液体时,点光源发出的光经凸透镜照在二极管上时,由于其内有液体使光线发生折射,聚焦点不在二极管上,这时二极管上光强度小,二极管阻值变大,流经R的电流I变小,R两端电压变小,不能带动外接蜂鸣器报警。当输液管8内液体流完时,点光源2发出的光经凸透镜2后,聚焦在光敏元器件上,光敏元器件上感应光强度大,使其阻值变小,使流过电阻R的电流I增大,R两端电压增大,启动外接蜂鸣器发出警报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玉平,未经何玉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291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筋砼管状空心楼板
- 下一篇:发光杯垫